這樣的架構意味著,你可以學習和使用UML那些最適合你的部分。你不再需要為了有效地使用UML去熟悉它所有的內容,就如同你不必為了說好英語而去學習英語里所有的內容一樣,從這點來說,它可能比學英語更簡單。隨著你經驗的增長,如果有必要你可以逐漸引入更強大的建模概念。
表1 UML 2.0的語言單元
語言單元目的 動作 (基礎) 細粒度動作的建模 活動數據和控制流行為建模 類 (基礎) 基本結構的建模 組件組件技術的復雜結構建模 部署部署建模 通用行為 (基礎)公共行為語義基礎和時間建模 信息流抽象數據流建模 交互內部對象行為建模 建模模型組織 Profiles 語言定制化 狀態機事件驅動行為建模 結構復雜的結構建模 模板模式建模 用例非正式的行為需求建模作為相同架構下重組的一部分,在UML2.0中,語言的定義和結構的靈活性被顯著地簡化了。在UML1中,規范性的基本單元是由元模型的包定義的,包含了差不多成百個可能的組合。(事實上,因為UML 1 為一個特定的適應性給出了規范化的但又不完全的靈活定義 ,也就是說這些性能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組合)這就意味著,幾乎不可能找到兩個或更多的建模工具能相互之間進行模型交換,因為每一種工具可能只支持包的一種不同的組合。
在UML 2.0中,只定義了三個規范性層次,那些對應于分級語言單元的層已經在0層中就被提及并描述了。它們是這樣被定義的,層(n)的模型服從于任何比它更高的層(如n+1)所定義的模型。換句話說,一個符合給定層規范的工具可以從那些符合任一相同或低于它所在層規范的工具中導入模型――在沒有丟失信息的情況下。
注釋: 形式上,UML 2 也定義了第四層(層 0),但這只是一個內部層,主要用來供工具的實現者使用。
四種規范標準類型的定義
抽象句法規范標準混合句法規范標準(也就是UML符號)抽象句法和混合句法規范標準抽象句法和混合句法規范,和圖之間相互交換的標準這就意味著最多有12種不同規范標準組合,并且它們之間有著清晰的從屬關系。(比如,抽象和具體的語法標準與僅僅是具體的或僅僅是抽象的語法標準保持一致)。從而使得在UML2.0中不同廠商的工具之間的模型交換成為可能,而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上。
大規模系統建模能力
在UML2.0中,新增的特性相對來說不是很多。這是特意為了避免已經聲名狼藉的“次要系統”效應[Brooks95],因為一門語言沒有必要由于非常多變的分用戶群的提出新的需求而過度的膨脹。實際上,新的建模能力的主要實質是對已存在的特征進行簡單地擴充,以便用于大規模的軟件系統的建模。
此外,這些擴展都是通過使用相同的基本方法達到的:即在不同的抽象層面上遞歸地應用那些相同的基本概念集。這就意味著,你可以把一個給定類型的模型元素合并到單元里,依次類推,你可以用這種方式在下個抽象層面上進行合并,并把這些合并后的單元作為一個模塊進行使用。這跟編程語言中的過程類似,它能根據你想要的深度進行嵌套的調用。
特別是,以下建模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被擴展了:
復雜結構活動交互狀態機上述的前三項占到了UML2.0的新特性中的90%以上復雜結構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