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圖 (deployment diagram) 用來顯示系統中軟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構。
另一類為動態視圖,包括:
·活動圖 (activity diagram) 描述了系統元素的活動,反映一個連續的活動流。
·順序圖 (sequence diagram) 按時間順序描述系統元素間的交互,反映了若干對象之間的動態協作關系,即隨著時間的流逝,對象之間是如何交互的。
·合作圖 (collaboration diagram) 按照時間和空間的順序描述系統元素間的交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狀態圖 (stated diagram) 它的作用域不僅支持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還支持從需求分析開始的軟件開發的全過程 [3] 。
3、商業建模的構造
3.1 商業建模所用的模型概述
在商業建模中,我們所關注的只是:( 1 )了解什么是組織的邊界范圍,它需跟誰聯絡?( 2 )什么是組織內的工作流程,如何將他們最佳化?這里,要按照 UML 模型定義并參照商業活動的一些特點使用的一些基本模型,如:
·商業參與者( Business Actors )指處于組織內部,而跟組織有相互影響的任何人和任何事。例如公司的客戶、投資人、供貨商等,每個參與者對公司的活動都感興趣。在 UML 中用如下圖標表示:
·商業工作者( Business worker )指組織內部的一個角色( role ),要弄清他所負的責任是什么,與哪些工作者互動,參與那一方面的工作流程。例如公司的銷售員、代理、經理等。在 UML 中,用如下圖標表示:
·商業用例( Business Use Cases )是一群與組織里有關的工作流程,說明組織或商業活動能作些什么。例如商業中的訂貨、定價、等。在 UML 中,用如下圖標表示:
·活動圖( Active Diagrams )用圖形的方式來對商業使用的案例進行工作流程建模。表示出工作流程的步驟,工作流程中的決策點,誰負責完成每個步驟,哪個對象受到此工作流程的影響。例如一個客戶收到一個有缺陷的產品并要求退款,客戶服務部受理該事務,這一系列活動用 UML 圖中的活動圖表示如下: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