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醫治預算絕望癥?[2] 軟件測試
關鍵字:
再來看看福特公司的例子?苛刻、緩慢的預測制度把人們拖累得精疲力竭。按規定,每年由總裁室發布預算通知,層層下達。在基層,由低級經理們做出預測,然后再耗時廢力地逐級上報,層層審批。高層主管人員要等待漫長的時間,最后才能看到關鍵數據,例如來年計劃推向市場的車型種類等等。 基于上述情況,福特公司引入了一套名為F@ST(閃念財務)的系統。通過系統,自下而上,各級主管人員均可隨時調閱銷售收入和產品設想計劃,真正做到了隨時輸入,隨時查看。因此,大大節省了時間,此外,成本削減或許也相當可觀。
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福特公司也好,Handelsbanken銀行也好,成功案例并不少見。但是,畢竟沒有一種普遍適用的預算模板,以便其他企業拿來加以運用。原因是不同行業間,企業需要極具差異性,此外,還涉及企業規模及其他考慮因素。不過,我們的研究結果明確指出,把預算流程割裂開來,單獨運作的做法是錯誤的。成功就要求企業將其視為更大范圍作業程序整合的一部分內容來加以對待,包括戰略規劃、績效報告和目標確定。
科學預算四原則
而要對上述職能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求企業進一步遵循如下四大基本原則。
速度 首先,要徹底拋棄在預算制訂中依賴電子表格的做法。因為這樣做涉及諸多煩瑣的后勤協調工作,降低了流程速度,少說也得耽擱數天時間。今天,新型網絡工具的運用有助于削減行政開支,節省管理層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同樣能夠提供多年來由電子表格一手包辦的數據信息。 思科系統公司采用了一種共用數據庫的方法,這無疑推動作業整合這股潮流更向前跨進了一步。該公司每購并一家新企業,都要鼓動對方采用與之相同的財務系統,哪怕將改換較新系統版本,走回頭路也在所不惜。原因是,采用共同系統易于在全公司范圍內實施數據整合。因此,公司就能確定每天的財務健康狀況。事實上,在思科公司,只需短短一小時時間提前發出通知,就能迅速完成“虛擬結賬”。
準確性 傳統經驗告訴我們,調整預算流程的竅門就是越少人介入越好,這樣就能節省管理層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許多企業將大部分預算工作交給財務人員去完成。結果如何?這樣一來,許多真實反映企業計劃、卓有價值的細節信息遭到遺漏,例如企業推出新產品的數量等等。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此時只有那些當事的經理們才具體掌握著最新的動態情況。
而解決之道就在于讓更多人參與到預算流程中來,不過在時間上要給予一定的限制。一家德國電信公司就是這樣做的。以前,公司大約要依靠80位高級經理來提供預算數據。最后,它們終于明白,如果讓所有經理層,共800人一起參與到預算流程中來,就能獲取反映公司實際情況的更準確信息。 聽起來似乎沒什么大不了的,其實不然。公司一改常規,沒讓經理們填寫長達150至250行的預算表格。相反,只要求他們提供10項數據信息,包括推銷電話數目、新客戶數量以及促銷活動次數等,但按要求每月報告一次。顯然,要管理好這樣一個龐大預算流程,就需要企業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迅速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工作。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