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覆蓋評測
覆蓋指標提供了“測試的完全程度如何?”這一問題的答案。最常用的覆蓋評測是基于需求的測試覆蓋和基于代碼的測試覆蓋。簡而言之,測試覆蓋是就需求(基于需求的)或代碼的設計/實施標準(基于代碼的)而言的完全程度的任意評測,如用例的核實(基于需求的)或所有代碼行的執行(基于代碼的)。
◆基于需求的測試覆蓋
基于需求的測試覆蓋在測試生命周期中要評測多次,并在測試生命周期的里程碑處提供測試覆蓋的標識(如已計劃的、已實施的、已執行的和成功的測試覆蓋)。 測試覆蓋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測試覆蓋 = T^(p,i,x,s) / RfT
其中:T是用測試過程或測試用例表示的測試 (Test) 數(已計劃的、已實施的或成功的)。RfT 是測試需求 (Requirement for Test) 的總數。
◆基于代碼的測試覆蓋
基于代碼的測試覆蓋評測測試過程中已經執行的代碼的多少,與之相對的是要執行的剩余代碼的多少。代碼覆蓋可以建立在控制流(語句、分支或路徑)或數據流的基礎上;诖a的測試覆蓋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測試覆蓋 = I^e / TIic
其中:I^e 是用代碼語句、代碼分支、代碼路徑、數據狀態判定點或數據元素名表示的已執行項目數。TIic (Total number of Items in the code) 是代碼中的項目總數。
2.2 質量評測
測試覆蓋的評估提供對測試完全程度的評測,對在測試過程中已發現缺陷的評估提供了最佳的軟件質量指標。因為質量是軟件與需求相符程度的指標,所以在這種環境中,缺陷被標識為一種更改請求,該更改請求中的測試對象與需求不符。
◆缺陷報告
一般,可以將缺陷計數作為時間的函數來報告,即創建缺陷趨勢圖或報告;也可以將缺陷計數作為一個或多個缺陷參數的函數來報告,如作為缺陷密度報告中采用的嚴重性或狀態參數的函數。這些分析類型分別為揭示軟件可靠性的缺陷趨勢或缺陷分布提供了判斷依據。
◆性能評測
評估測試對象的性能行為時,可以使用多種評測,這些評測側重于獲取與行為相關的數據,如響應時間、計時配置文件、執行流、操作可靠性和限制。這些評測主要在“評估測試”活動中進行評估,但是也可以在“執行測試”活動中使用性能評測評估測試進度和狀態。
主要的性能評測包括:
◆動態監測 - 在測試執行過程中,實時獲取并顯示正在執行的各測試腳本的狀態。
◆響應時間/吞吐量 - 測試對象針對特定主角和/或用例的響應時間或吞吐量的評測。
◆百分位報告 - 數據已收集值的百分位評測/計算。
◆比較報告 - 代表不同測試執行情況的兩個(或多個)數據集之間的差異或趨勢。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