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短板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雖然武漢的外包已經開始發力,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甚至頭一次專門針對服務外包產業出臺了《暫行規定》,詳細列舉了各種優惠政策,但是要真正成為中國的"服務外包交付中心",武漢前面的路還有很長。
雖然每年武漢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很多,但是真正能夠為武漢的外包產業所用的人才還是非常緊缺。據了解,武漢大學軟件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由于基礎不錯,與外包企業的需求對接得較好,每年的畢業生都是供不應求。
但是,更大范圍的人才短缺也已經出現,而武漢的培訓機構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武漢思遠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算是布局較早的,這家2002年初才成立的培訓公司從第二年開始大規模培養外包人才,結果進展神速。"我們2003年的培訓人數是1300,2004年是3500,今年就會發展到1.7萬人,最后可能會穩定在每年2萬~3萬人的規模。"思遠副總經理文珠穆覺得武漢的人力資源優勢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東方標準人才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雷則覺得,除了普遍的外包培訓之外,中介機構還必須能夠為外包企業提供定向培養和委托招聘的更多服務。今年年底之前,東方標準將會在武漢成立一家分公司,這也是東方標準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之后的第5家分公司。"大家都去了,客戶去了,你就得去吧。"東方標準的客戶文思創新也已經在武漢開展業務了。
對于外包認識的整體滯后也在阻礙武漢外包產業的發展。由于博彥做測試業務,經常需要進口一些用于測試的樣機,這些樣機都還沒有上市。但是在報關的時候,武漢海關就要求他提供根本不存在的型號等各種各樣的材料。"北京的通關速度就要快得多,武漢海關這邊還不太了解這個產業厖"
如今,江城武漢正在大興土木,新的候機樓、新的火車站、新的CBD厖一大批新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這座曾經的工業重鎮希望通過發展外包產業,實現整個城市產業結構的升級。但是,在新一輪外包產業的轉移中,不僅僅只有武漢有如此高的熱情。在6月20日開幕的大連軟交會上有一個規模很小的中國服務外包和政策與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結果原定60人的規模最后竟然有260人報名,而且大部分聽眾都來自各地政府部門,甚至連黑龍江等非傳統外包地區也都派要員參加。
今年4月份成都的軟洽會也是將外包作為最重要的推介項目,其中的外包論壇竟然驚動了四川省和成都市20多家政府部門派員參加。除此之外,西安、南京、廣州、蘇州、杭州等城市對于外包產業也都是躍躍欲試。因此,對于這些外包的二線城市來說,一場對于外包交付和實施中心的大規模競爭已經不可避免。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