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用度
可用度指軟件運行后在任一隨機時刻需要執行規定任務或完成規定功能時,軟件處于可使用狀態的概率?捎枚仁菍密浖可靠性的綜合(即綜合各種運行環境以及完成各種任務和功能)度量。
b.初期故障率
初期故障率指軟件在初期故障期(一般以軟件交付給用戶后的三個月內為初期故障期)內單位時間的故障數。一般以每100小時的故障數為單位?梢杂盟鼇碓u價交付使用的軟件質量與預測什么時候軟件可靠性基本穩定。初期故障率的大小取決于軟件設計水平、檢查項目數、軟件規模、軟件調試徹底與否等因素。
c.偶然故障率
指軟件在偶然故障期(一般以軟件交付給用戶后的四個月以后為偶然故障期)內單位時間的故障數。一般以每1000小時的故障數為單位,它反映了軟件處于穩定狀態下的質量。
d.平均失效前時間(MTTF)
指軟件在失效前正常工作的平均統計時間。
e.平均失效間隔時間(MTBF)
指軟件在相繼兩次失效之間正常工作的平均統計時間。在實際使用時,MTBF通常是指當n很大時,系統第n次失效與第n+1次失效之間的平均統計時間。對于失效率為常數和系統恢復正常時間很短的情況下,MTBF與MTTF幾乎是相等的。
國外一般民用軟件的MTBF大體在1000小時左右。對于可靠性要求高的軟件,則要求在1000~10000小時之間。
f.缺陷密度(FD)
指軟件單位源代碼中隱藏的缺陷數量。通常以每千行無注解源代碼為一個單位。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同類軟件系統的早期版本估計FD的具體值。如果沒有早期版本信息,也可以按照通常的統計結果來估計!暗湫偷慕y計表明,在開發階段,平均每千行源代碼有50~60個缺陷,交付后平均每千行源代碼有15~18個缺陷”。
g.平均失效恢復時間(MTTR)
指軟件失效后恢復正常工作所需的平均統計時間。對于軟件,其失效恢復時間為排除故障或系統重新啟動所用的時間,而不是對軟件本身進行修改的時間(因軟件已經固化在機器內,修改軟件勢必涉及重新固化問題,而這個過程的時間是無法確定的)。
3.3 易用性指標
易用性可以細化為易理解性、易學習性和易操作性等。這三個特征主要是針對用戶而言的。對軟件的易用性評價主要采用定性評價方法。
a.易理解性
易理解性是與用戶認識軟件的邏輯概念及其應用范圍所花的努力有關的軟件屬性。該特征要求軟件研制過程中形成的所有文檔語言簡練、前后一致、易于理解以及語句無歧義。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