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質量保證——營造軟件組織的質量文化 軟件質量保證
關鍵字:質量文化
寫在前面的話:
我們中國的軟件產業是如此之年輕,如同一個年輕人,一個富有青春氣息的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其發展中,是否也容易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東西?
當我們熱衷于追求某種
時尚和新技術時,是否容易忽略了一些最基本卻非常重要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往往是來自于我們的生活經驗。
1、質量是一種文化
傳統的觀點認為,質量管理的目的是把錯誤減至最少,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把錯誤減少到最少是不夠的!。著名的美國質量管理專家Crosby比于1961年創立了“零缺陷”的概念,被稱之“質量革命”的概念,1979年他出版了《質量是免費的》(Quality in free)一書,闡述了他的新的質量管理的思想,在國際質量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與贊賞。Crosby方法的基礎是預防
,他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商業哲學,也就是達到“零缺陷”的質量管理理念改變了美國人做人做事的方式。
Crosby認為,那些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工作,那些沒有第一次就做好的工作,就必須進行補救,就會使企業產生額外的支出,包括時間、金錢和精力。由此而產生了質量損失。朱蘭博士將此類損失喻為“礦中黃金”,其蘊藏量非常"豐富"。這些損失又象一座巨大的“水面冰山”只露出小小一角,而其大部分還深沒“水中”未被人們所認識。因此對“礦中黃金”進行開采,將“冰山”全部推出“水面”,并加以挖掘,這就是質量經濟性管理的基本思路。
質量成本(COQ)=符合要求的代價(POC)+不符合要求的代價(PNOC)。
其中,“符合要求的代價”是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所花費的成本,而“不符合要求的代價”卻使管理層意識到成本的存在。這就是為什么當發生返工時,我們才發現成本開始增加了。
似乎人們總是假定質量、成本和進度之間是矛盾的。這是錯誤的。關注質量的改進能夠顯著提高進度和成本控制能力。Deming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降低成本的唯一途經是提高質量。
即使進行了教育,員工依然有可能在提到質量時口是心非。當人們沒有真正認識到質量的時候,他一定會這么做的?陬^上關心質量,而實際上僅僅關心成本和進度。
2、圍繞問題進行不斷的改進
對于一個發展中的組織,問題的暴露是很自然的,改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按照計劃執行與跟蹤的過程中進行問題的發現、糾正和預防的過程,那么,發現問題、收集和整理問題、分析問題、排列問題重要性、提出解決措施、在部分區域演練、繼而全面推廣就成為過程改進的一個系統化的步驟。
實際上,無論是W.Edward Deming博士提出的Deming環,即PDCA(Planning, Do, Check, Action)環,還是后來SEI(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軟件工程研究所)在此基礎上提出的IDEAL(Initiating, Diagnosing, Establishing,Acting, Leveraging)模型,都是軟件過程改進的一個基本過程和方法。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