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單元測試
漢化測試的單元測試可分為兩部分:漢化前和漢化后。
漢化前、后的單元測試都必須包括以下任務:1 模塊接口測試;2 模塊局部數據結構測試;3 模塊邊界條件測試;4 模塊中所有獨立執行通路測試;5 模塊的各條錯誤處理通路測試。
單元測試過程:主要為取得原版中的單元代碼,進行復查、編譯的同時進行單元測試。在單元測試中,詳細記錄整個測試過程:包括方式、邊界值、數據等,并考慮用同樣的方法在漢化版的測試中會得到的結果。漢化后,利用原版的單元測試的資料進行測試,并以原版所考慮的結果進行對比。如結果出入較大,應增加漢化版的測試任務。
三、綜合測試
時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每個模塊都能單獨工作,但這些模塊集成在一起之后卻不能正常工作。主要原因是,模塊相互調用時接口會引入許多新問題。例如,數據經過接口可能丟失;一個模塊對另一模塊可能造成不應有的影響;幾個子功能組合起來不能實現主功能;誤差不斷積累達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全局數據結構出現錯誤,等等。
在單元測試完成后,必須分別在原版和漢化版中進行綜合測試。
在原版中,一般采取自頂向下集成。自頂向下集成是構造程序結構的一種增量式方式,它從主控模塊開始,按照軟件的控制層次結構,以深度優先或廣度優先的策略,逐步把各個模塊集成在一起。原版用這種方法是因為:自頂向下集成的優點在于能盡早地對程序的主要控制和決策機制進行檢驗,因此較早地發現錯誤。在測試較高層模塊時,所需的下層模塊功能均已具備,所以不再需要樁模塊。
在漢化版中,一般采取自底向上集成。自底向上測試是從"原子"模塊(即軟件結構最低層的模塊)開始組裝測試,因測試到較高層模塊時,所需的下層模塊功能均已漢化,所以不再需要樁模塊。漢化版用這種方法是因為:測試用例的設計亦相對簡單。
四、確認測試:
在綜合測試結束后,漢化的主要工作也做完了。這里的確認測試主要是漢化版的測試,并可利用原版中的測試數據等進行漢化版的確認測試。此外,還需要漢化版的特點進行一些額外的確認測試。
五、系統測試:
為了節省時間和開支,只需在漢化版中進行系統測試。系統測試應該由若干個不同測試組成,目的是充分運行系統,驗證系統各部件是否都能政黨工作并完成所賦予的任務。系統測試的任務是:1、恢復測試;2、安全測試;3、強度測試;4、 性能測試;5系統兼容性測試。其中,系統兼容性測試包含:操作系統兼容性、異構數據庫兼容性、新舊數據轉換、異種數據兼容性、硬件兼容性。
漢化測試的其他問題
漢化測試除了要進行上述的測試外,還必須有良好的外語基礎,還跟一個人的素質、心理影響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好的測試工程師要具備以下素質:溝通能力、移情能力、技術能力、自信心、外交能力、幽默感、很強的記憶力、耐心、懷疑精神、自我督促、洞察力等等。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