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軟件質量標準和認證,國內雖然制定了有限的軟件技術標準,但無法從根本上對軟件這種特殊商品實施有效的質量監督和認證。在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軟件的質量標準和認證工作,由獨立的軟件測試機構來完成。這些測試機構的行為是市場化的,但因為測試能力和權威性將直接關系到它們的市場影響力,所以他們的測試行為極其嚴格,力求將垃圾軟件扼殺在搖籃中。
值此, 對軟件測試以第三方的視角探討制約國內軟件發展的瓶頸和如何拓寬與加強軟件測試等有關問題,作以下探討.
1、軟件測試勢在必行
從有關資料獲悉,金融和電信行業,他們買的硬件設備都是頂級的,可惜軟件應用這一塊跟不上,導致了硬件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硬件設備低下的運行效率,造成了資源與資金的隱性浪費,實際上是國內軟件在拖硬件的后腿。國內的軟件開發普遍存在"重開發,輕測試"的現象,常常是在項目開發完成之后,才發現軟件有嚴重缺陷問題,不得不全部推倒從頭再來。推倒重來則意味著前期人、財、物的投入全部浪費了,即大大增加了軟件的開發成本,又會因為超出了客戶的委托時間,付出的代價就更高了。
實踐經驗證明,軟件測試是軟件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或者說測試應該貫穿在軟件開發過程的每一個階段。軟件測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夠確保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隨時發現問題,方便開發人員及時修改。
在國內對于消費類軟件來說,經常出現一些已經推向市場的產品由于被發現有嚴重缺陷而導致大量退貨的局面。而對于定制的行業軟件來說,則是一再的返工、綿綿無絕期的修改和維護,既拖死了軟件提供商,也耽誤了客戶的正常業務。這一系列現狀會導致使用戶對國內軟件提供商失去信心,這對于正在成長的國內軟件市場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捧。
由于國外軟件的成熟度高,開發商對軟件質量的控制力度很強,所以國外軟件測試外包的不是太多;不過在國外有些軟件需要比較專業的質量認證,例如軟件的本地化測試,就必須借助第三方機構來完成了。如微軟公司,微軟的產品要翻譯成歐洲的6種文字,如果是自己來做這些本地化測試工作,成本就會很大,所以外包給別的公司來做就很合適;另外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外包的,例如對一些大型軟件的測試,不一定每家開發商都有專業的測試隊伍和測試的工具。從成本上來說,某些軟件測試工作外包是經濟的。相反,國內軟件的成熟度比較低,軟件開發商基本沒有能力來做測試,這兒指的是專業的、職業的測試,所以從目前來說,國內軟件測試的市場空間很大。"
出于對軟件測試行業的理解,意識到要解決國內軟件應用滯后于硬件的問題,就必須提高國內軟件的質量,而要提高軟件質量,就必須加強軟件開發過程中的測試力量,而獨立的第三方測試機構正是一個市場空白點,故專業從事軟件測試的機構的產生是發展的必然。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