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過程改進的基本特征及共性問題,認為過程改進工作可以借鑒通用的管理經驗和工具,并且分享了霍尼韋爾技術研發中心的實踐經驗,最后總結了成熟的過程改進小組應具備的特征。本文包括以下內容:
1.為什么業界同行普遍認為過程改進很難做?
2.共性問題分析及實踐分享
3.管理人員的三項技能
4.成熟的過程改進小組應該是怎樣的?
5.走向成熟
為什么業界同行普遍認為過程改進很難做?
目前國內業界同行普遍認為過程改進不好做。通過和美國、印度同事的交流,發現他們也面對同樣的困難,對此我總結了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們通常把過程改進當作產品開發項目之外一項“額外”的工作,屬于重要而不緊急。重要而不緊急的活動很容易被推遲,甚至取消。人們往往會說“這個項目進度緊,就這樣做了,我們在下一個項目中再改進”。不去實施過程改進,短期內似乎并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但是長期下來會暴露問題。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輛車,過程改進就意味著“一邊往前開,一邊換輪胎”。我們的確不能把車停下來再換輪胎,我們要在行駛中對車輛進行保養,維修,升級,這是高難度的動作。
其次,過程改進意味著過程改變。無論過程改進面對何種問題采取何種方法,最終人們的工作方式要發生變化才可能解決問題。工作方式的變化可能體現在一個小的環節,例如,在檢查單中增加一個檢查項,也可能是大的調整,例如,組織結構的變化,新工具的引入,等等。如果安于現狀,只是把當前項目按照熟練的套路來完成,這對很多資深員工來說是輕松的事情。過程改進意味著追求更快、更好,要付出額外的努力去分析問題、深入思考,學習新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數人容易滿足于現狀,拒絕變化,因此促使人們改變工作方式是不容易的。
第三,過程改進是一種管理工作,其效果要通過業務部門的產品開發人員來體現。只有項目組的產品開發完成得更快、更好,才能體現出過程改進的價值。即使你自己有一番功夫,知道如何跑得更快,你不能使別人做出改變來按照你的方法跑,還是沒有效果。更何況,你不可能在每個環節上都是專家,需求分析、架構設計、代碼編寫、系統測試,等等,你需要發動大家一起想辦法、去嘗試。通過影響他人來取得效果也絕非易事。
共性問題分析及實踐分享
凡事至少有三種解決辦法。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只要相信這一點,就能想出辦法,然后我們根據情景來選擇一種合適的辦法。下面討論一些共性問題并介紹我公司的實踐方法。
1.“ 重要而不緊急”,列入計劃內
把過程改進目標設定為組織級目標,通過目標分解落實到個人,并且對目標實現情況進行績效考核,這樣就使得過程改進不是一件“額外”的事情,而是計劃內的事情,并且過程改進不再是某個部門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設定目標,考核目標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國家對于促進企業環保降耗、節能減排也是這樣做的。企業不但要實現利潤目標,也要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如何設定具體的、有效的過程改進目標需要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可以采用產品缺陷率、生產效率,進度符合性、預測能力、客戶滿意度等指標。另一方面,評價目標的完成情況需要可信任的度量系統。例如,“產品開發的生產效率提高5%”,就需要對工時、工作量有明確的定義,并且在組織級用統一的工具來收集數據。
2. 如何有效推行新方法、新工具的應用?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