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程質量進行評測和評估的目的是:
管理利潤率和資源
管理和化解風險
管理和維護預算、進度與質量
獲取可改進流程的數據
在某種程度上,如果遵守流程并達到了較高的流程質量,這多少會在工件的質量上得以體現。也就是說,如果遵守流程并達到較高的流程質量,生成低質量工件的風險就會降低。但反之未必亦然:生成高質量的工件并不一定表示遵守了流程。
因此,不僅要按照流程被遵循的程度來評測流程質量,還要按照流程中產生成果所達到的質量等級來評測流程質量。
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應負責實施和遵守已得到認同的流程,并確保生成工件的質量達到已認同的質量標準。不過,特定的角色(如項目經理)可能會執行特定的任務來判定和影響流程質量。
=======================================================================
評測質量
對質量(包括產品質量和流程質量)的評測需要收集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這些信息通常以評測和指標來表述。評測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控制項目,以便能夠管理項目。評測還被用來評估項目在完成情況、質量情況、對需求的符合情況等方面與計劃所設定目標之間的差距。
指標用來達到兩個目標,即了解情況的目標和變更(或成果)目標:
知識目標:使用動詞如評估、預測、監控來表述。您要更好地了解開發流程。例如,可能要評估產品質量、獲得用來預測測試工作的數據、監控測試覆蓋或跟蹤需求變更等。
變更(或成果)目標:通過使用動詞如增加、減少、提高或實現進行表述。通常,您感興趣的是,隨著項目的進展事情如何從一個迭代到另一個迭代、從一個項目到另一個項目發生變更或得到改進。
使用這兩個目標的指標來評測進度和產品質量。
所有指標都需要標準來標識并確定是否達到可接受的質量程度或級別?山邮艿馁|量級別是可以協商并可以變化的,需要在開發生命周期的初期被確定并認同。例如,在早期的迭代中,可以接受較多的應用程序缺陷,但不能接受構架缺陷。而在后期迭代中,只有應用程序中美觀方面的缺陷才是可以接受的。
驗收標準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說明,并可以包括多種評測方法。常見驗收標準可能包括以下評測方法:
缺陷數和/或趨勢,如已確定、已解決或仍然打開(沒有解決)的缺陷數。
測試覆蓋率,如(測試)計劃、實施并執行的代碼(或用例)的百分比。通常,測試覆蓋率要和上面確定的缺陷標準一起使用。
性能,如發生指定操作(用例、操作或其他事件)所需的時間。該標準通常用于性能測試、故障轉移及恢復測試或其他測試,在這些測試中,時間危急程度是本質問題。
相容性。該標準表示工件或流程活動/步驟必須滿足已認同的標準或準則的程度。
可接受性或滿意度。該標準通常用于主觀評測,如可用性或美觀性。
請參見概念:指標獲得其他信息。
請參見整個流程中的質量評估中的表格,該表格標識了對工件或活動進行質量評估的階段、工作流程和工件。
評測產品質量
以清晰、準確和可測試的方式說明需求只是達到產品質量的一部分。還必須確定相應的評測和標準,用來確定希望達到的質量級別,并判斷是否已經達到該質量級別。評測說明如何獲取用來評估質量的數據,而標準則確定產品達到可接受(或不可接受)質量的級別或點。
對可執行工件的產品質量進行評測是通過使用一種或多種評測技術實現的,例如:
復審/走查
檢查
執行
根據評測的性質和質量目標,將使用不同的指標。例如,在復審、走查和檢查中,首要目標集中在功能和可靠性質量等維度。缺陷、覆蓋率和相容性是在使用評測技術時采用的主要指標。但是,執行則可能集中在功能、可靠性或性能上。然而,缺陷、覆蓋率或性能是所使用的主要指標。其他評測和指標將根據需求的性質有所變化。
評測流程質量
對流程質量的評測是通過收集情況和成果評測實現的。
對已接受流程的標準、指南和實施的遵守程度。
相對于計劃實施,當前流程實施的狀況/狀態。
所產生工件的質量(使用上面說明的產品質量評測)。
對流程質量進行評測是通過使用一種或多種評測技術實現的,例如:
進度 - 例如已演示用例或已完成里程碑
差異 - 計劃的時間表、預算、人員配備需求等與實際情況的差異
產品質量評測和指標(已在上面的評測產品質量部分中有所說明)
==============================================================================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