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與“持續改進”
企業最終目的是把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給客戶,讓客戶滿意,所以只有盡力使這個過程不斷反復且能夠不斷壯大,才能源源不斷地創造利潤。因此,我們應該明白以下幾點:
● 企業的使命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因而只有努力地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 能為客戶帶來價值的是企業的各種作業,而作業是由一系列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活動組成,每項活動都由員工完成。但是,各種活動本身對客戶毫無意義,客戶關心的是這些活動的結果。因此,出于對客戶利益的考慮,作業的構造要努力做到“復雜其中,簡便其表”。
● 優質的產品或服務、杰出的人才和優秀的戰略對企業來說必不可少,但并不能保證企業的成功,因為產品或服務、人才和戰略只有存在于能為客戶帶來價值的各種作業之中,才能對企業的成功有所貢獻。
● 優異的作業績效是通過科學的作業設計、適當的人員配置和良好的工作環境的共同作用實現的?茖W的作業設計能夠快速應對客戶的需求變化;適當的人員組合能獲得集體智慧和戰斗力;良好的環境則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促使員工不斷超越自我。
由上面四點可以看出,軟件企業的成功來自優異的軟件開發過程,而優異的軟件開發過程需要按以上要求進行管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CMM模型實質上是一種新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蘊涵了當今歐美和日本日趨盛行的“持續改進(Continuos Improvement)”管理思想。
“持續改進”的含義是:以超前的視野預見過程實施中可能遇到的要素(包括特定的設計、作業方式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成本要素),并借助先期規范制約的各種手段進行預期調整,同時結合相應的效果計量和評估方法,確保實際過程以預期的低成本運作。著眼于軟件過程的CMM模型是持續改進的表現,模型中蘊涵的思想就是防止項目失敗的思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持續改進”。
如何改進?
雖然軟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通常都非常詳盡地知道問題的癥結,但是,究竟哪些改進是當前最需要的?他們可能各有看法。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既定的改進策略,管理人員和軟件工程師們在首先采取哪些改進措施的問題上將很難達成一致。人們經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終于認識到,軟件過程的改進不可能一朝一夕就獲得成功,而是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改進。軟件過程改進是在一系列微小、不斷發展的過程而不是革命性的創新步驟中實現的。這正是持續改進思想的體現。
為什么要進行持續改進?因為當同類事物之間存在著微小的差異時就會產生變異。當一個過程或系統的資源存在著變異時,相應的系統輸出也會有變異。例如,當原材料或所制造的部件質量有偏差時,最終產品的質量也會發生變化。正所謂“進廢品,出廢品”。所以,研究持續改進,就需要關注系統所使用資源的變異性以及所采用生產過程的變異性。
一般來說,任何系統都會表現出變異性,雖然這種變異并不一定意味著系統不穩定、質量低劣或成本偏高,但是太多或反常的變異則表明系統不穩定——其輸出的質量是不一致或不可預知的。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這種現象都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因為不穩定的質量將會影響客戶的滿意度。要保持客戶的滿意,必須改進產品質量、降低產品的成本、增強產品的營銷水平;而要改進質量、降低成本、增強營銷水平,又必須減少系統的變異。研究持續改進過程就是明確系統中的變異在哪里發生以及為什么發生。一旦了解到引起變異的原因,就可以尋找一些方法去減少這種變異,以穩定企業的運行過程,使企業得到持續發展。
通常,進行持續改進需要遵循以下步驟:
1.持續改進循環
如果只解決一個小問題或稍微改變一下具體過程,而后就置之不理直到問題出現,這是遠遠不夠的。正如“持續改進”這一名稱所暗示的: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進。持續改進意味著時常對系統進行分析,一絲不茍地收集數據并加以研究;一絲不茍地測試偏差,每位公司員工都把持續改進作為其工作的一部分看待。持續改進應該被視為一個循環,參與持續改進的各團隊需要長期連續地在這個循環中活動。也就是說,當一個問題看來已經解決時,員工的參與也不能終止,還有新的改進要實施、新的系統要分析、新的創意需要研究。整個持續改進循環如下圖所示。
2.強化過程改進
接下來的步驟是使實施的變革成為系統的一個標準組成部分。團隊應該制定出一份簡單報告,說明測試過程中的新規則以及所做改進對系統的影響。報告要列出變革后的優點,包括新系統的實施和維護計劃,以確定新系統是否能達到新的績效水平。如果團隊的建議被管理者接受并付諸實施,則團隊需要按照計劃監視系統的運作。
3.持續改進循環
當你確信新的過程得到強化并成為工作過程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后,就要準備開始下一個持續改進循環。你應該從分析系統開始,因為上一循環的變革可能已經改變。
4.總結經驗
企業的生存取決于它是否具有給客戶提供良好服務的能力,并且應該超越同行業的其他企業。通過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企業就能夠持續地生存下去。一旦企業進入持續改進循環,就將擁有更好的信息、更新鮮的創意、更好的過程和質量控制,企業將達到夢想的“意想不到的高水平績效”。
結束語
“持續改進”這一新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目前在國內基本上還沒有專門的研究和應用,但在國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有許多學者開始深入地研究它,特別是哈佛大學的青年學者Cooper和Kaplan對“持續改進”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完善。事實上,“持續改進”與JIT(just-in-time)、企業再造(business re-engineer)和目標成本管理等管理思想類似,強調用數據或函數來衡量和監測企業的整個過程,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澈見底地知道企業的業務運作過程,從而有效地管理企業。
盡管CMM模型純粹來自軟件工程領域,并為軟件機構服務,但CMM模型所體現的思想實際上就是“持續改進”。例如,CMM模型中的最高級——優化級,就是要求要清楚地看到軟件過程、連續不斷地改進過程,并定量地跟蹤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和效果。因此,如果我們能超越CMM模型,不僅僅把CMM模型看成是為軟件工程服務,那么我們就可以把CMM模型的思想運用到軟件機構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其他非研發過程中去。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