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M(測試成熟度模型)介紹[3] 軟件測試
Level4:管理和度量
Level4中的測試活動是完全被管理的;有策劃、有指導、人員具備技能、有組織、可控制。管理層、SQA、測試者們定義、收集、分析和使用測試相關的度量數據。測試活動的定義正式擴展到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審查活動,同行評審和審查作為基于實現的測試活動的補充,它們被認為是質量控制程序,用以移除軟件產品的缺陷。
目標1、擬制跨整個組織的評審程序
Level3中,組織將測試活動集成到軟件生命周期中,Level4中,這個集成擴展到擬制一個正式的評審程序。同行評審(包括審查和走查兩種形式)被認為是測試活動,在生命周期所有階段中實施同行評審,更早、更有效地識別、記錄、移除軟件工作產品和測試工作產品中的缺陷。
目標2、擬制測試度量程序
擬制測試度量程序對評價測試過程的質量和效率、評估測試人員生產力、監督測試過程改進很重要,必須謹慎策劃和管理測試度量程序,程序中應識別收集哪些測試數據,決定由誰、如何來使用這些數據。
目標3、軟件質量評價
這個Level的軟件質量評價,目的之一是判斷測試過程的充分性。軟件質量評價需要組織為每種類型的軟件工作產品,定義可度量的質量屬性和質量目標。質量目標與測試過程充分性密切相關,因為成熟的測試過程應能保證軟件產品可靠、可用、可維護、可移植和安全。
Level5:優化/缺陷預防和質量控制
Level5中,測試首先要保證軟件產品滿足規格說明書、可靠,并對它的可靠性有一種確定的信心。其次,測試要處理缺陷和預防缺陷,這點通過收集和分析缺陷數據來實現。由于這時候的測試活動可重復、已管理、已定義和已度量,就可以進行調整和持續改進。
目標1、將過程數據用于缺陷預防
成熟的組織會吸取自身的教訓。TMM最高等級中,組織將記錄缺陷,分析缺陷模式,識別導致錯誤的根源原因,制定預防缺陷再次發生的行動計劃。并組建缺陷預防組負責缺陷預防行動,與開發人員一起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實施缺陷預防行動。
目標2、實施質量控制度量
Level4中,組織通過一些質量屬性來關注測試,比如正確性、安全性、可移植性、可維護性等。Level5,組織使用統計抽樣、信心等級度量、可信賴性、可靠性目標來促進測試過程。測試組和SQA組是質量領導者,與軟件設計開發者一起,運用各種技術和工具減少缺陷,改進軟件質量。組織可以通過自動測試工具、基于使用模型的統計測試方法等,提高測試充分性和信心等級。
目標3、優化測試過程
Level5中,在整個項目和整個組織中進行測試過程的持續改進,測試過程是量化的、可以優化調整的。組織應具備一套由上至下的方針、標準、培訓、設備、工具和組織結構,以支持持續的成熟度提高。
優化測試過程通常通過以下步驟進行:
1. 識別需要改進的測試實踐
2. 實施改進
3. 跟蹤進展
4. 評價新的測試相關技術和方法,決定是否采納
5. 支持技術轉移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