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該機制應根據以上對基于UML軟件開發模型的討論,在軟件開發階段時間軸上確定引入模型的時間;其次,明確同一種模型的細化分層機制,以及怎樣用其他模型描述主模型的細節;第三,在軟件開發階段時間軸上,一個模型存在自頂向下分解的層次結構,在各時間階段產生的層次結構中,各種UML模型相互約束、協作又產生復雜的網狀關系,需要建立不同階段、不同功能的同一種模型與不同種模型約束和協作的數學模型;最后,在該數學模型的基礎上,研究將約束和協作關系有機地加入軟件開發各個階段的模型一致性檢查機制。此外,由于允許從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模型,如交互圖包括順序圖和合作圖,這兩者之間允許存在冗余信息,因此,不僅應保證兩者間信息的一致性,還可考慮支持模型間的一致性轉換。
UML模型的完備性檢查機制 完備性檢查機制須在UML語義定義的基礎上,首先定義UML圖形模型的完備性準則,以保證UML圖形模型的完備性。UML圖形模型的完備性可分三個層次來考慮,即:各個圖形的完備性;各個子模型的完備性,也就是相關圖形的組合完備性;系統模型的整體完備性。區分這三種完備性的意義在于:在不同階段可以進行語義完備性和語義正確性檢查。
文檔生成和管理工具 文檔生成工具是指文檔自動生成機制。作為一個建模支持系統,應支持包括需求描述、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系統體系結構等文檔資料的自動生成。文檔管理工具是指文檔資料的版本管理等輔助管理工作。
(2) UML模擬系統
系統模擬機制支持對UML模型的功能模擬和性能模擬,它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動態模型的模擬 主要包括對活動模型、交互模型(順序圖和合作圖)以及狀態圖的模擬。根據預先定義的語義,模擬各個模型對系統在時間特性上的描述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客觀現實和用戶需求,并應提供相應的跟蹤調試機制。
系統功能(需求)和用戶界面的模擬 借助于代碼自動生成工具和用戶界面自動生成工具的支持,產生系統原型,并盡早提供給用戶,以確保建模的有效性。
系統性能的模擬 作為一個良好的建模和開發支持工具,以支持對系統體系結構的建模,即在不同系統配置和功能分配的情況下,對系統性能進行模擬,以便得到優化的系統設計方案和合理的系統配置。
(3) UML代碼生成系統
UML集成化支持環境應能支持可視化對象和行為的代碼生成。UML代碼生成系統也稱之為UML支持環境的正向變換系統。眾所周知,軟件開發的最終目的是產生可執行代碼。在大多數軟件開發環境中,建模和編碼過程缺少有機的統一,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功能強大、簡單清楚、標準統一的建模語言。UML的出現以及被OMG接受為標準,為消除這個障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在UML語言的代碼生成機制方面,國際上一些大公司做了有益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比較有代表性的是Rational公司和Advanced Software Technologies Inc.。但這些研究和實現大多限于UML靜態模型中的類圖,其他有關模型代碼自動生成機制的研究資料則非常罕見。
我們認為,代碼自動生成機制應根據UML語言多種模型動態協作、關系復雜的特點,首先界定UML的語義和面向對象編程語言(首先是Java)的語義,研究專用語義機制描述面向對象模型和語言中動態與靜態機制,建立兩者的語義模型。然后,再在該語義模型下建立兩者的映射模型,并研究代碼自動生成實現技術和獨立于UML語言本身的編程語言的特殊機制。代碼自動生成機制在研究與實現時,還應考慮后面逆向轉換機制的需求。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