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中的轉換事件,例如seminar split和cancelled,是使用過去式命名的,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變換是事件的結果--因為事件發生在變換之前,因此應該用過去式命名。
把轉換標記放在接近源狀態的地方
雖然圖1比較復雜,變換標記盡可能放在靠近來源的地方,例如seminar split和student enrolled。 Furthermore, the labels were justified (left and right respectively) to help visually place them close to the source state.
以轉換方向為基礎放置變換標記
為了更易于判斷哪個標記和變換是一起的,按照如下的規則來放置變換標記:
在變換線條上的從左到右。
在變換線條下的從右到左。
變換線條右邊的往下。
變換線條左邊的往上。
警戒點
一個警戒點是為了穿過一個轉換而必須為真的一個條件。
警戒點不應該重疊
離開狀態的相似變換上的警戒點必須彼此一致。 舉例來說,x <0, x = 0,以及x > 0的警戒點是一致的,而x < = 0和x > = 0的警戒點就不是一致的,因為他們重疊了,它并沒有明確的指出當x為0時將發生什么。在圖1中,你可以看到警界點的一致性,從填寫注冊表活動出發的該學生劃線變換上的警戒點沒有重疊,決策點上的警戒點也一樣。
為可視化的定位警戒點而引入接合點。
在圖2中你可以看到從Being Taught觸發student dropped事件存在兩個變換,而圖3中僅有一個,變換被合并了,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接合點(填滿的圓)。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現在圖上的兩個警戒點更彼此接近了,更容易看出警戒點是否重疊。
警戒點不必配套
一個狀態的變換警戒點有可能是不完整的。例如,一個bank account對象可能從Open狀態變換到Needs Authorization狀態,這時需要一個大額存款"large deposit"的警戒點?墒,一個帶有"small deposit"的警戒點的deposit變換可能并不需要建模,它是被隱含的,我們遵循了AM的實踐--簡單的描述模型和僅僅包括相關的信息。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