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響項目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人、材料、設備、方法和環境。對這五個方面因素的控制,是保證項目質量的關鍵。
1、人的控制:指直接參與項目組織者、指揮者和操作者。人,作為控制的對象,是要避免產生失誤;作為控制的動力,是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主導作用。因此,應提高人的素質,健全崗位責任制,改善勞動條件,公平合理地激勵勞動熱情;應根據項目的特點,從確保質量出發,在人的技術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為、錯誤行為等方面控制人的使用;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人的質量意識,形成人人重視質量的項目環境。
2、原材料的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等。對材料的控制主要通過嚴格檢查驗收,正確合理地使用,進行收、發、儲、運的技術管理,杜絕使用不合格材料等環節來進行控制。
3、設備控制:設備包括項目使用的機械設備、工具、儀器儀表等。對設備的控制,應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合理選擇、正確使用、管理和保養。
4、方法控制:這里所指的方法,包括項目實施方案、工藝、組織設計、技術措施等。對方法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合理選擇、動態管理等環節加以實現。合理選擇就是根據項目特點選擇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有利于保證項目質量、加快項目進度、降低項目費用的實施方法。動態管理就是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正確應用,并隨著條件的變化不斷地進行調整。
5、環境控制:影響項目質量的環境因素較多,有項目技術環境,如實現項目的各種技術、工藝等;項目管理環境,如質量保證體系、管理制度等;勞動環境,如勞動組合、作業場所等。根據項目的特點和具體條件,應采取有效措施對影響質量的環境因素進行控制。
二、在項目實施階段的不同環節,其質量控制的工作內容不同。根據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可以將項目實施階段的質量控制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事前質量控制:在項目實施前所進行的質量控制就稱為事前控制,其控制的重點是做好項目實施的準備工作,且該項工作應貫穿于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主要工作內容有:
技術準備:熟悉和審查項目的有關資料、圖樣等;調查分析項目的自然條件、技術經濟條件;確定項目實施方案及質量保證措施;確定計量方法和質量檢測技術等。
物質準備:對項目所需材料、構配件的質量進行檢查與控制;對項目實施中所使用的設備或裝置應檢查其技術性能,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不能使用;準備必要的質量檢測設備、機具及質量控制所需的其他物質。
組織準備:建立組織機構及質量保證體系;對項目參與人員分層次進行進行培訓,提高其質量意識和素質;建立與保證質量有關的崗位責任制。
現場準備:不同的項目,現場準備的內容亦不相同。
2、事中質量控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進行的的質量控制就是事中質量控制。事中質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實施過程,重點控制工序或工作質量。其具體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檢查;質量預控有對策;項目實施有方案;質量保證措施有交底;動態控制有方法;配制材料有經驗;隱蔽工程有驗收;項目變更有手續;質量處理有復查;行使質控有否決;質量文件有檔案。
3、事后質量控制:一個項目、工序或工作完成形成成品或半成品的質量控制稱為事后質量控制。事后質量控制的重點是進行質量檢查、驗收及評定。
4、項目最終完成階段的質量控制:項目最終完成后,應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評定,判斷項目是否達到其質量目標。
三、工序是指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個工作地對一個(或若干個)勞動對象連續完成的各項生產活動的總和。項目就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工序所構成的。要控制項目質量,首選應控制工序質量。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