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功能測試用例需要詳細到什么程度才是合格的?
這個問題也是測試工程師經常問的問題。有人主張測試用例詳細到每個步驟執行什么都要寫出來,目的是即使一個不了解系統的新手都可以按照測試用例來執行工作。主張這類寫法的人還可以舉出例子:歐美、日本等軟件外包文檔都是這樣做的。
另外一種觀點就是主張寫的粗些,類似于編寫測試大綱。主張這種觀點的人是因為軟件開發需求管理不規范,變動十分頻繁,因而不能按照歐美的高標準來編寫測試用例。這樣的測試用例容易維護,可以讓測試執行人員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實際上,軟件測試用例的詳細程度首先要以覆蓋到測試點為基本要求。舉個例子:“用戶登陸系統”的測試用例可以不寫出具體的執行數據,但是至少要寫出五種以上情況(),如果只用一句話覆蓋了這個功能是不合格的測試用例。覆蓋功能點不是指列出功能點,而是要寫出功能點的各個方面(如果組合情況較多時可以采用等價劃分)。
另一個影響測試用例的就是組織的開發能力和測試對象特點。如果開發力量比較落后,編寫較詳細的測試用例是不現實的,因為根本沒有那么大的資源投入,當然這種情況很隨著團隊的發展而逐漸有所改善。測試對象特點重點是指測試對象在進度、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如果進度較緊張的情況下,是根本沒有時間寫出高質量的測試用例的,甚至有些時候測試工作只是一種輔助工作,因而不編寫測試用例。
因此,測試用例的編寫要根據測試對象特點、團隊的執行能力等各個方面綜合起來決定編寫策略。最后要注意的是測試人員一定不能抱怨,力爭在不斷提高測試用例編寫水平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
7、 配置和兼容性測試的區別是什么?
配置測試的目的是保證軟件在其相關的硬件上能夠正常運行,而兼容性測試主要是測試軟件能否與不同的軟件正確協作。
配置測試的核心內容就是使用各種硬件來測試軟件的運行情況,一般包括:
(1) 軟件在不同的主機上的運行情況,例如Dell和Apple;
(2) 軟件在不同的組件上的運行情況,例如開發的撥號程序要測試在不同廠商生產的Modem上的運行情況;
(3) 不同的外設;
(4) 不同的接口;
(5) 不同的可選項,例如不同的內存大小;
兼容性測試的核心內容:
(1) 測試軟件是否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統平臺上兼容;
(2) 測試軟件是否能在同一操作系統平臺的不同版本上兼容;
(3) 軟件本身能否向前或者向后兼容;
(4) 測試軟件能否與其它相關的軟件兼容;
(5) 數據兼容性測試,主要是指數據能否共享;
配置和兼容性測試通稱對開發系統類軟件比較重要,例如驅動程序、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等。具體進行時仍然按照測試用例來執行。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