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的研究中,我們對項目的各種風險因素予以辨識,對項目的各種風險的級別予以描述。運用該判別方法,項目決策層或管理人員可以對項目風險狀況有一清晰而直觀的認識,并可根據各風險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管理風險,趨利避害,變被動為主動。 同任何其它科學理論的發展一樣。項目風險判別理論的研究也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漸進過程。風險判別作為一個正式的學科從出現至今也不過50多年,人類對她的研究和發展還遠沒能達到完善的地步。關于這個問題的系統解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優秀的素質和能力,更需要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在理論上,風險判別本來就是研究不確定性的,它是試圖將各種不確定性以一種確定性的方式表達出來,將不確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讓人們清晰地認識不確定性,更好地預防和控制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但風險判別研究的不確定性有時會降低它的科學性,因此,風險判別理論上的研究還有待加強。在研究方法上,風險判別還缺乏科學的一致性,風險判別者不得不為各種各樣的顧客服務,他們的興趣各不相同,幾乎不可能取得某種一致。而風險判別中的很多方法都需建立在大量數據的基礎上,但在實踐中卻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對這些矛盾的研究和解決也是風險判別領域需要進一步關注的一個問題。
風險判別的目的在于讓人們認清風險,更好的預防和控制風險,趨利避害,變被動為主動。應該說,風險判別根植于自然科學,但其結果對于風險管理的可用程度還在于它要回答的是一些什么問題以及它是怎樣回答這些問題的。目前,很多風險判別對風險管理幾乎沒有什么價值,就是由于它缺乏充足的計劃。所以,近來有很多學者提出了新的范式,將社會科學引入風險評估中,即風險的科學以及公眾的價值取向都應該是主觀與客觀參半的。因此,如何使風險判別的結果更好地有利于風險管理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