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內有不少軟件企業通過了ISO或CMM(I)的資質認證,但有不少企業卻很少或沒有看到資質認證給公司軟件質量改進帶來的明顯效果,原因何在?有些企業領導懷疑ISO或CMM(I)等質量體系對中國企業的適用性,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和應用好這些質量管理體系的精髓。
本文總結作者數年來從事軟件質量改進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歸納成軟件質量改進的“六要六不要”,一方面作為對前述問題的進一步闡釋,另一方面也期望能給廣大正在和將要從事軟件質量改進的同仁提供參考。
正文:
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不少軟件企業為通過ISO或CMM(I)資質認證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卻很少或沒有看到這些資質認證給公司軟件質量改進帶來的明顯效果,原因何在?
有些人說是ISO或CMM(I)等質量體系不適合中國國情,有些人說是中國的軟件企業太急功近利。原因究竟是什么?
以下總結作者數年來從事軟件質量改進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歸納成軟件質量改進的“六要六不要”,一方面作為對上述問題的解答,另一方面也期望能給廣大正在和將要從事軟件質量改進的同仁提供參考。
(一) 要重視效果,不要徒有虛名
國內有一些軟件企業,認證動機不純,有些企業為競標資質而認證,有些企業為獲得政府資助而認證,不一而足。這樣的企業,為認證而認證,徒有虛名,工作沒有實際做到位,一旦拿到證書,則萬事大吉,因此注定享受不到認證帶來的真正價值。
其實這種做法也許能“靈念”一時,但最終無疑是害了自己,因為徒有虛名而沒有實際功底的企業是一定不會得到客戶長期“青睞”的,而失去客戶則意味著失去一切。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