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國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增強信息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帶動傳統產業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國務院于 2000年7月出臺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文件。文件明確指出:“信息產業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擬定軟件產品國家標準!睘榱颂岣哕浖a品的質量,迅速研究并制定軟件工程和軟件質量體系的標準規范已成為當務之急。
1999年底,ISO/IECJTC1已制定出近40項軟件工程國際標準。為了描繪軟件工程領域標準之間的關系,ISO/IEC JTC1/SC7最近提出了如下兩種軟件工程標準體系的討論框架,了解與研究這兩種框架,對提出我國自己的軟件工程標準體系是非常有益的。
1、軟件工程功能標準框架
根據ISO/IEC JTC1/SC7的工作范圍,軟件工程功能標準框架由下圖所示的過程模型導出:
該圖描繪了一個軟件項目從需求到形成產品的全過程,同時也標識出所涉及的六種類型標準:過程、產品、工具、技術、人員和材料資源、數據(包括需求數據、產品數據和工程數據)。另外,也可按標準的自然屬性分為四個類別:通用標準(包括術語、組織框架、參考信息)、原理標準(包括描述各個原理級的關鍵組織標準)、要素標準(包括帶有詳細性能要求的標準)、指南和補充(包括為如何把原理或要素標準應用于特定場合而提供指南的文檔)。
類型和類別的關系
軟件項目的6種標準和4個類別術語“標準”使用面很寬,包含進展中的工作、規劃項目以及類型1和類型2的技術報告。其框架分別可描述為:
通用標準 指軟件工程領域的共性標準,通常包括詞匯、軟件分類等。
過程 (過程標準的框架見圖3)
·計劃代替的ISO9000-3:(1997)ISO9001應用于計算機軟件的開發、提供、安裝和維護的指南。
·TR9294:(1990)軟件文檔的管理指南。
·IS12207:(1995)軟件生存周期過程。
·PDAM12207/AMD1,(12207的過程結果)。
·FDIS14598-3:軟件產品評價第3部分:開發者過程。
·FDIS14598-4:軟件產品評價第4部分:獲取者過程。
·IS14598-5:(1998)軟件產品評價:第5部分:評價者過程。
·FDIS14764:軟件維護。
·TR15271:(1998)ISO/IEC 12207使用指南。
·CD15288:系統生存周期過程。
·TR15846:(1998)軟件生存周期過程,軟件配置管理。
·FDIS15910:軟件用戶文檔過程。
·CD15939:軟件測量過程。
·DTR16326:軟件工程項目管理。
·計劃標準:系統工程過程。
·ISO/IEC15288的指南。
產品 (產品標準框架見圖4)
·FDIS9126-1,軟件產品質量第1部分:質量模型(代替IS9126:1991)。
·PDTR9126-2,軟件產品質量第2部分:外部度量。
·PDTR9126-3,軟件產品質量第3部分:內部度量。
·PNWI9126-4,軟件產品質量第4部分:使用度量中的質量。
·IS9127:1998(r94),客戶軟件包的用戶文檔和覆蓋信息。
·IS12119:1994,軟件包質量需求和測試。
·IS14143-1:1998,軟件測量功能性規格測量第1部分:概念定義。
·FCD14143-2,軟件測量功能性規格測量第2部分:符合性評價。
·PDTR14143-3,軟件測量功能性規格測量第3部分:驗證。
·PDTR14143-4,軟件測量功能性規格測量第4部分:參考模型。
·PDTR14143-5,軟件測量功能性規格測量第5部分:功能域。
·IS15026:1998,系統和軟件完整性級別。
·NP18019:SW用戶文檔的設計和編制指南。
工具 (工具標準框架見圖5)
·IS14102:1995,CASE工具的評價和選擇指南。
·TR14471:1999,CASE工具的采用指南。
·DTR14759:實體模型和原型的軟件生存周期裁剪。
·NP15940:軟件工程環境服務。
·NP18018:配置管理工具需求。
技術 (技術標準的框架見圖6)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