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鋒“德先生”
與馬云自律、仗義的管理風格截然不同,衛哲管理思想的底片是中國傳統四大名著,認為企業無法脫離在反叛中成長、在反叛中被顛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衛哲如此解釋:“《水滸傳》的精神核心就是‘造反有理’,就是顛覆。對于一個新興企業來說,循規蹈矩就意味著永遠不會分到一塊屬于你的蛋糕。在行業中形成一定規模后,一個企業肯定會面臨主要競爭對手。這時就進入第二階段——《三國演義》。很多企業的失敗在于,它們過早陷入《紅樓夢》,永遠沒有反叛精神。第四階段就是《西游記》,凡間已無事可做,企業和企業家都進入了一個取經、傳經的階段。對一個企業來說,什么時候你已經一統天下,進入海外,就進入西游記階段了!段饔斡洝防,又會有新的反叛!
2009年3月份,馬云和阿里巴巴的13個高管在美國考察時,衛哲也在。一天晚上大家喝了點小酒,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蔡崇信提議大家互相點評一下,你如何看我,我如何看你。從8點談到深夜1點,眾高管感覺很好。結果每個人都發現,你自己以為的自己和你周圍的人看到的你自己是不一樣的,是一個照鏡子的過程。
當時,多數高管給馬云的評價是:滿懷信仰與理想,中國互聯網界為數不多的德才兼備的老板。而給衛哲的評價則是:胸有城府,展現在外的永遠是溫和,暗藏于胸的永遠是利益。
2月21日,衛哲宣布引咎辭職后,一位他早先在百安居時的部下寫了一篇博客:
忽然想起衛哲,是驚怪于他的兩次離職都沒能繞開欺詐二字。2006年11月衛哲從百安居中國區總裁任上離職出任阿里巴巴CEO時,百安居在中國市場正當輝煌?墒撬吆,留下的一屁股官司,都是在指稱百安居以欺詐手段克扣貨款。巧合的是,如今馬云受到資本市場的壓力而被迫拋棄他,同樣的,阿里巴巴這個上市公司在他管理下陷入了欺詐的漩渦。5年過去了,衛哲的脾氣似乎一點兒也沒變。無論是管理百安居還是阿里巴巴,欺詐都與他如影隨形。
該博主還指名道姓地引用當年曾與百安居有過生意往來的客戶的話,稱衛哲從百安居一走了之后,一些曾經幫他完成業績的供貨商“陷入了絕境”:當時位居中國三大櫥柜品牌之列的雅迪爾,因為向百安居討要1200萬元欠款而元氣大傷,如今只能蜷縮于上海茍延殘喘;朗庭和好詩迪,都是能做到億元的櫥柜企業,被迫關門;只有堅強的韓麗宅配,還在不斷與百安居打官司討要著已經拖欠了多年的賬款,而這場官司何時了結仍然遙遙無期。
坊間分析,衛哲在阿里巴巴的四年多時間里收獲頗豐,一方面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耀眼的職業經理人,公眾認知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衛哲擁有4800萬股B2B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拿著業內少有的高薪。在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業(內資)老總薪酬排行榜中,衛哲名列榜首,年薪超過了5000萬元。好事者認為,衛哲在公司幾年中的收獲,也是他這次愿意“和平退出”的基礎。
帝國危機
但也有人認為,衛哲與馬云交往六年之后才加盟阿里巴巴,在這漫長的時間內,馬云沒有理由看不清楚衛哲。而且兩人私交不錯,雙方存在矛盾的可能性不大。衛哲談起馬云時,曾經說:“我們在一起,花時間最多的就是談夢!币粋典型的夢境就是:50年后,他們一群老頭閑坐在西湖邊聚會、飲茶,這時忽然聽見廣播里傳來新聞,阿里巴巴的股票價格又在大漲。
一位阿里巴巴集團中層表示,衛哲最大的失敗,并不是對欺詐事件的處理不力,而是馬云新近布局的1688.com 突圍無效,致使B2B業務找不到下一個增長點。此外,今年1月份上市的“無名良品”看起來接下來也會是淘寶的產品,B2B部門想拿也拿不走。而“無名良品”面向的,恰恰是B2B業務的核心受眾——誠信通用戶。
該中層員工還認為,將阿里巴巴送上市后,衛哲便再無作為。在衛哲任內,阿里巴巴推出了大量的增值服務產品,先后收購了阿里軟件、中國萬網、美國軟件公司Vendio和Auctiva以及深圳一達通,推出黃金展位、幫助中小企業建站的“winport旺鋪”服務、競價系統“網銷寶”、小額批發平臺全球速賣通等,但都籍籍無名,沒有對B2B業務成長發生作用,沒有證明自己。
他分析稱:在上市后最應該做的,不是研發新產品,也不是打通和淘寶的聯系,而應該去做大手筆的收購與整合。B2B現有的幾筆收購幾乎都沒什么成色。嘗試摸索新產品的過程中,阿里巴巴B2B 業務錯過了外貿B2C這趟車,也錯失了可能的未來。
衛哲是規模戰的信徒。目前,阿里巴巴員工數量已急劇擴大至1.4萬人,其中B2B業務銷售人員占據大半壁江山。誠信通起步時依靠的地推銷售力量,至今已經成為阿里巴巴一個龐大的包袱。
甚至有悲觀的分析認為,在衛哲治下,短短五六年間,阿里巴巴已經從挑戰者象限轉移到被挑戰者象限,創新無從談起,大企業病顯露無遺,而環球貿易網、敦煌網等B2B領域的勁旅,卻輕裝上陣,以抽取交易傭金的盈利模式攻克城池,圍堵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已面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尷尬局面。
在衛哲2月21日辭職之后,馬云曾召集高管開過幾次會議,無一例外地都談到了衛哲離職事件。他堅定地表示,刀是服務于理想的,“我們的心很軟,但我們的刀很快!
阿里巴巴“造反派”調查
為什么要造阿里巴巴的反?誰能讓“中國金牌職業經理人”走人?
文 本刊記者 金燁
2月28日,是藍色巨人IBM公司舉行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的日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說:“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組織想要有長久的發展,必須尋找和創造有意義的信條和價值觀!
也是在這一天,遙遠的東方有一個以阿拉伯神話命名的公司,此刻正陷于一場輿論漩渦。兩年來,2326家一直以“中國金牌供應商”身份活躍在阿里巴巴B2B平臺上的欺詐公司,令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震怒,并于一周前剛剛宣布其CEO、COO雙雙引咎辭職。
“中國金牌供應商”業務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利潤來源之一。中國的外貿廠家,每年給阿里巴巴繳納2.98萬元,即可登錄阿里巴巴網站查看外商的采購信息,同時發布自己的產品信息,以供海外進口商瀏覽、選擇,從而促成外貿訂單的達成。
據不完全統計稱,阿里巴巴B2B公司發現從2009年底開始,平臺客戶的欺詐投訴有上升趨勢,而今年1月中旬由阿里巴巴發起的一項獨立調查顯示,近100名銷售人員為追求高業績,故意縱容或疏忽允許部分外部分子進入阿里巴巴會員體系,有組織地進行詐騙。
盡管馬云果斷地自爆家丑,并承諾賠償,但誠信重建將更加艱難。在此次轟動業界的事件中,那些不誠信的商家究竟是怎樣進行欺詐的?欺詐事件不是首發,為什么到2011年1月公司董事會才下決心徹查?阿里巴巴一直宣揚的“誠信”應該用什么樣的制度體系來保證? 這一系列的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欺詐何來?
被調查出的2326家“中國金牌供應商”到底如何出現和進行詐騙的,其實已經有案例,而這類案例在2009年就時有曝光?上У氖且驗槭芎φ叨嘣诤M,事發至少兩年的欺詐事件此前并未進入國內公眾與媒體的視野。但是,在國外至少兩個以上的網站匯集了超過600個受害者的投訴。
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流程是這樣的:當客戶急需一批產品時,他會在阿里巴巴尋找供應商公司,當客戶和公司負責人取得聯系后,公司要求客戶提交1萬元押金到自己公司或者個人賬戶上,而當這筆押金支付之后,客戶就發現再也聯系不上這家公司了。這其中的公司就是涉嫌欺詐的“中國金牌供應商”。
“中國金牌供應商”其實是阿里巴巴推出的一種高級會員制度,他們每年都要繳納一定的年會費。獲得這些資質證明的供應商是通過阿里巴巴指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值得信賴”的。
正值全球經濟危機的2008年11月,阿里巴巴為了進一步吸引中小企業廠商,將“金牌供應商”會員費用從每年4.98萬元降低到1.98萬元。這一低價策略見效顯著,2008年阿里巴巴的財報中顯示,當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就破紀錄地新增了12192名“金牌供應商”客戶。低價的準入制為“詐騙門”埋下禍根。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