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UseCase 工時
摘要:本文介紹了通過UseCase估算項目工時的方法并給出其計算細節,同時還指出該方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關鍵詞:UUCP,技術因素,環境因素
運用UseCase估算項目工時,首先是Gustav Karner本人在其出版的書籍《Applying Use Cases》中提出的。該方法通過利用項目初期產生的UseCase以及分析技術的復雜性和環境的復雜度對項目的工程量進行估算。但是給出的計算細節過于籠統,甚至很多因數亦未提及。因此在實際運用中,有著顯著的誤差。筆者根據自身的項目實踐,參照《Applying Use Cases》中提供的原則,給出采用該方法考慮的要點和具體改進的計算細節,與諸位讀者共享。
UseCase法估算項目工程量的步驟如下:
1 生成UseCase
2 Actor權重的計算
3 UseCase權重的計算
4 UUCP計算(UUCP:unadjusted Use Case Point)
5 技術因素權重的計算
6 環境因素權重的計算
7 UCP(Use Case Point)的計算
8 工時計算
下面對其進行一一的講解。
(1) 生成UseCase
將UseCase圖進行細化。使得每一個Actor對應且只對應一個UseCase。存在“extend”和“uses”情況時,由于派生或引用的UseCase與外部Actor不發生直接聯系,不計入計算式。
(2) Actor的權重
按照UseCase與Actor一對一的原則,根據Actor與UseCase交互時接口的類型,分別給出每個Actor的權重,然后進行合計,得出整個項目Actor的權重值①。具體參考如下:
Actor權重參考表
接口類型 |
Actor權重 |
類DOS型界面 |
0.8 |
簡單的對話型界面 |
1.6 |
復雜的對話型界面 |
2.3 |
簡單的GUI界面 |
2.4 |
復雜的GUI界面 |
3.0 |
Actor的權重合計表
Actor |
Actor權重 |
理由 |
|
|
|
|
|
|
|
|
|
合計 |
① |
|
(3) UseCase權重的計算
這里指的 UseCase仍是指與Actor直接交互且存在一對一關系的UseCase。根據UseCase包含的事務數(Transaction)與分析類的數目,給出UseCase的權重。然后將所有UseCase的權重相加得出整個項目UseCase的權重總和②。
UseCase權重參考表
類型 |
意義 |
權重(系數) |
簡單型 |
3個以下事務/4個以下分析類 |
4~7 |
平均型 |
4至7個事務/5至10個分析類 |
8~12 |
復雜型 |
8個以上事務/11個以上分析類 |
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