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Louis Vignaud:提ALM 也是我們公司提出來的,我們提出的目的就是幫助用戶從一個軟件開發的行業提升到系統開發,是行業的提升。Telelogic 是從2000 年開始構想這個詞。這是我們構架我們整個ELM 的平臺,從需求管理到模型,到建模,底下基礎平臺是變更配置管理。主要目的是把這個軟件開發從有效性和質量體系方面做一個提升。ELM,這是我們一個新的構想,我們想把我們的軟件開發或者是企業管理的體系變得更靈活。
記者: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提的?
Jean-Louis Vignaud:去年年底。我們也在準備之中把這個解決方案的思想在整個亞洲地區來運作。它的思想體系,你可能在企業管理中你的利用是有限的,但是怎么樣運作整個體系,這是非常復雜的。如果沒有有效性,可能會導致整個管理或者體系架構的錯誤決策或者決定。ELM這個體系是把管理的方法變得更靈活、更有可塑性,幫你去做一些正確的事情。
記者:既然是去年年底剛剛提出來的,ELM 這個概念有沒有得到業界其他公司的認可,或者整個市場的反應跟ALM 相比有何不同?
Jean-Louis Vignaud:業界分析機構評價,當我們引入ELM 這個思想體系之后,使我們Telelogic公司更具有競爭力。因為我們這個體系的主要架構思想就是幫助你正確地做事情。
記者:ALM 應該包括ELM 里面,ALM 是不是ELM 的子集?
Jean-Louis Vignaud:是,ALM 是ELM 的一個部分,是個子集。我們主導思想,是一個商業驅動,滿足用戶的體系,搭建在ALM 上,我們更強調這一點。
任群力:簡單來說,ALM 幫你怎么來正確做事,ELM 上半部分是讓你做正確的事,做正確的決定,怎么樣做最有價值,怎么樣正確地把你決定的事做對。所以,我們的口號是用“正確的方法來做正確的事情”。
記者:我剛剛看資料,去年好像收購了兩家公司,是不是通過收購它們豐富了理論基礎,并且使ELM 成為了可能。
Jean-Louis Vignaud:我們買了這兩家公司,我們要拓展ALM 的思想,幫我們用戶正確地思考,正確地做事情。
記者:既然提出ELM,我想它可能也有它的市場需求,它未來的市場需求大概會有多少?
Dominic Tavassoli:還沒有完成,現在分析機構,比如IDC 機構正在向ELM 這方面尋求大概的市場份額有多大。
記者:好像Borland 公司提出ALM 概念是第一個廠商,ALM 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前段時間Borland 公司準備把ID 出售,不準備做ID,專門來做ALM 的市場。據我所知,Borland 公司的知名度都是世界公認的,他來做這個市場,Telelogic也來做這個市場,不可避免會受到Borland 和IBM 的壓力,你怎么來看待這樣的競爭關系,包括怎么看待Borland 把這個賣出去,你覺得對Borland 來說是什么意義,對整個市場是什么信號?
Dominic Tavassoli:我們把ALM 提升到ELM,我們提升價值鏈,我們在這方面是領先Borland、IBM,這是一個客觀的業界對我們的評價。另外一個,通過提升,我們把企業解決方案定位在ELM 上,我們更幫助用戶成功。實際上Telelogic 是第一個提出ALM 的公司,我們在2001 年就提出了這個概念。緊接著是IBM 提出來,然后才是Borland,Borland 通過收購了幾家公司才完成他們的體系,Borland 提出這個思想,我們認為他是在2003 年提出的,ALM 這個思想不是他們發明的,只是他們跟隨著走。
關于競爭的問題,我們每一個產品從DOORS 到SYNERGY,我們每一個產品都是業界的解決方案的主導者和領導者。我們的思想在凈化我們各種各樣的產品,我們所有產品都成為解決方案的主導者,或者是市場的主導者。ELM 這個平臺實際上是在構想我們的解決方案,我們一直是改革者,我們把我們解決方案進一步地去進行改革,去主導市場、領導市場。記者:因為Telelogic 一直在電信上有很強的背景,后來延伸到金融、汽車制造、飛機制造這幾個行業。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對Telelogic 來說,是一種優勢,但同時是不是也會限制Telelogic 向其他行業的發展?
Dominic Tavassoli:我們是以Telelogic 在行業上起家的,我們在這個行業很強,但是通過我們收購了其他的公司,比如Focal Point,他在航空領域很強,我們通過收購我們的產品,來進行我們的知識的轉移,所以我們現在構成了整個行業領域都很強。我們在2005 年,我們有很大的增長,我們在各個行業都得到了經驗,我們認為我們是經濟上很強的一個公司,因為我們不是在某一個領域上走特長,而是我們覆蓋在各個領域。這是由于我們有最佳的解決方案,我們在構成解決方案的同時,我們與其他社會產品帶來其他產品的經驗來融進我們的解決方案。舉個例子,我們有金融行業、銀行行業的用戶,通過收購Continuus Software 公司,我們就有用戶的經驗及這個經驗的轉移。
記者:Continuus Software 國內也有相應的標準,將來會不會考慮支持國內的這些標準?
Jean-Louis Vignaud:我不大理解國內的情況,作為CSM 和ISO9000,是告訴人們怎么去做事情,或者怎么正確處理事情,作為DOORS 是提供一個工具告訴你解決,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是廣泛的能夠支持各種各樣的標準。如果中國國內標準也是建立在教你們怎么樣做事情或者怎么樣做好事情,如果是在這個前提上建立起來的標準,我們的SYNERGY 也是可以幫到他,也可以給他提供方法去解決。
記者:Telelogic 在國內有沒有研發?
任群力:沒有,我們在全球有四個研發中心,瑞典、英國、印度和美國,在國內還沒有自己的研發中心。
記者:將來會有這個計劃嗎?
任群力:那要看業務的發展,比如像在亞太的發展,印度是第一個設立研發中心,根據軟件行業的發展狀況,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
記者:我注意看到這次發布的版本是SYNERGY/CM 6.4a,跟兩年相比,兩年前發布的SYNERGY/CM 6.3a,為什么兩年之后才發布這么一個微小的版本,這兩個版本有什么差別?
Jean-Louis Vignaud:我們每一個版本發布的不是一個微小的變化,而是一個很巨大的變化,從功能上、從商業價值上的變化,現在只是一個很穩定的產品,用戶一旦用了之后,他需要仔細思考,我們在每一個版本之間設定了無論從功能還是從價值上都有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們花很長時間來研制的產品。我們現在有可能叫它是SYNERGY7.0,這個版本我們會重新設計體系構架,更是一個突飛猛進的變化。
任群力:說白了只是一個名稱問題,我們叫它7 也可以。
記者:因為用戶會接受從6.0 到7.0,像微軟公司都會把小小的變化做得很大。
任群力:我們SYNERGY/CM 6.4a 跟SYNERGY/CM 6.3a 比起來,確實很多方面都變了。
記者:這次Telelogic SYNERGY 只為亞洲中、日、韓發布的版本,是這樣嗎?
任群力:是這樣的,全球化是SYNERGY/CM 6.4a 和SYNERGY/Change 4.4a。
記者:我開玩笑跟他們說,除了美國以外的小公司,只要做得好,很多都會買走,我想問一下,Telelogic 有沒有過這樣的擔心?
Jean-Louis Vignaud:反正大家都會這么認為,從我們公司角度來說,我們有我們的企業策略,小不怕,現在小只要能夠變更大,我們在五年之內要翻五倍,所以我們會變成更強大的公司。
任群力:實際上整合在行業里一直存在的,我們Telelogic 想成為收購別人的公司,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要在五年之內翻五倍,這里面包括本身的增長和收購。
記者:我不知道你們二位是第幾次來北京,你們對中國的市場現狀怎么看?還有對它的期望是什么?
Dominic Tavassoli:我認為中國市場已經具備了部署ELM 解決方案的氣侯,我認為中國還是很幸運的,因為我們在搭建我們的ELM 平臺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借助了美國市場跟歐洲市場的經驗,構筑的過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將近10 年來思考這個體系,F在這個體系已經出來,中國市場只是用就可以了,因為這是別人的成功經驗。我聽說中國市場的成熟度會比歐美這些國家要晚一些或者要低一些,但是我認為在中國有很多的機會,歐美公司用了這個解決方案是面臨解決方案替換的問題,但是中國這方面是采用新的工具,所以我們認為我們的解決方案在中國會有更多的機會。
記者:我的問題就這么多。謝謝!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