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軟件的DEBUG版本和發行版本應該統一維護,不允許分家,并且要時刻注意保證兩個版本在實現功能上的一致性。
A.8 程序效率
8-1:編程時要經常注意代碼的效率。
8-2:在保證軟件系統的正確性、穩定性、可讀性及可測性的前提下,提高代碼效率。
8-3:局部效率應為全局效率服務,不能因為提高局部效率而對全局效率造成影響。
8-4:通過對系統數據結構的劃分與組織的改進,以及對程序算法的優化來提高空間效率。
8-5:循環體內工作量最小化。
A.9 質量保證
9-1:在軟件設計過程中構筑軟件質量。
9-2:代碼質量保證優先原則
9-3:只引用屬于自己的存貯空間。
9-4:防止引用已經釋放的內存空間。
9-5:過程/函數中分配的內存,在過程/函數退出之前要釋放。
9-6:過程/函數中申請的(為打開文件而使用的)文件句柄,在過程/函數退出之前要關閉。
9-7:防止內存操作越界。
9-8:認真處理程序所能遇到的各種出錯情況。
9-9:系統運行之初,要初始化有關變量及運行環境,防止未經初始化的變量被引用。
9-10:系統運行之初,要對加載到系統中的數據進行一致性檢查。
9-11:嚴禁隨意更改其它模塊或系統的有關設置和配置。
9-12:不能隨意改變與其它模塊的接口。
9-13:充分了解系統的接口之后,再使用系統提供的功能。
9-14:編程時,要防止差1錯誤。
9-15:要時刻注意易混淆的操作符。當編完程序后,應從頭至尾檢查一遍這些操作符,以防止拼寫錯誤。
9-16:有可能的話,if語句盡量加上else分支,對沒有else分支的語句要小心對待;switch語句必須有default分支。
9-17: 禁止GOTO語句。
9-18:單元測試也是編程的一部份,提交聯調測試的程序必須通過單元測試。
A.10 代碼編輯、編譯、審查
10-1:打開編譯器的所有告警開關對程序進行編譯。
10-2:在產品軟件(項目組)中,要統一編譯開關選項。
10-3:通過代碼走讀及審查方式對代碼進行檢查。
A.11 代碼測試、維護
11-1:單元測試要求至少達到語句覆蓋。
11-2:單元測試開始要跟蹤每一條語句,并觀察數據流及變量的變化。
11-3:清理、整理或優化后的代碼要經過審查及測試。
11-4:代碼版本升級要經過嚴格測試。
11-5:使用工具軟件對代碼版本進行維護。
11-6:正式版本上軟件的任何修改都應有詳細的文檔記錄。
A.12 宏
12-1:用宏定義表達式時,要使用完備的括號。
12-2:將宏所定義的多條表達式放在大括號中。
12-3:使用宏時,不允許參數發生變化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