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項目管理過程之風險控制[2] 什么是項目管理
關鍵字:管理 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的目的是估計風險發生的發生概率和對項目的影響力,識別項目的重大風險并進行重點管理。風險發生概率可以用數學模型、統計方法和人工估計進行分析,從實際工作看人工估計是比較實際的方法。風險的影響力是指風險發生后對項目的工作范圍、時間、成本、質量的影響。風險管理的重點目標就是那些發生概率大并且影響力大的事件。工作中比較實用的兩種方法介紹如下:
●定性評估。將發生概率和影響力分成3~5級,如VL、L、M、H、VH,通過相互比較確定每個事件的等級,然后通過分布圖識別風險。
●評分矩陣。將發生概率和影響力用0~1之間的一個數字描述,然后找出那些“概率×影響力”乘積大的事件。
制定對策
制定應對風險的程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規避。通過變更項目計劃消除風險或風險的觸發條件,使目標免受影響。這是一種事前的風險應對策略。例如,采用更熟悉的工作方法、澄清不明確的需求、增加資源和時間、減少項目工作范圍、避免不熟悉的分包商等。
●轉移。不消除風險,而是將項目風險的結果連同應對的權力轉移給第三方(第三方應該知道這是風險并有承受能力)。這也是一種事前的應對策略,例如,簽定不同種類的合同,或簽定補償性合同。
●弱化。將風險事件的概率或結果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當然降低概率更為有效。例如,選擇更簡單的流程、進行更多的實驗、建造原型系統、增加備份設計等。
●接受。不改變項目計劃(或沒有合適的策略應付風險),而考慮發生后如何應對。例如制定應急計劃或退卻計劃、甚至僅僅進行應急儲備和監控,待發生時隨機應變。
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的目的有三個:一是監視風險的狀況,例如風險是已經發生、仍然存在還是已經消失;二是檢查風險的對策是否有效,監控機制是否在運行;三是不斷識別新的風險并制定對策。風險監控常用的方法有:
●風險審計:專人檢查監控機制是否得到執行。并定期作風險審核,例如在大的階段點重新識別風險并進行分析,對沒有預計到的風險制定新的應對計劃。
●偏差分析:與基準計劃比較,分析成本和時間上的偏差。例如,未能按期完工、超出預算等都是潛在的問題。
●技術指標:比較原定技術指標和實際技術指標差異。例如,測試未能達到性能要求,缺陷數大大超過預期等。
最后,談談風險控制的個人體驗
第一,要正視恐懼?謶质菍︼L險的直覺,如果積極采取行動和進行準備就可能一定程度上減弱恐懼感;如果不敢正視或存在僥幸心理,則可能會在發生時驚慌失措。
第二,始終保持鎮靜。風險分析雖然可以使你有心理準備,但真的出現意外時還是會慌張,這時要想到別人正看著你,不能自亂分寸,當然這也需要錘煉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要強化“風險意識”,IT項目的變數太多,風險管理要貫穿于項目生命周期全過程,并要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