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標控制原則
目標管理是管理活動的基本技術和方法。它是把計劃的方針、任務、目標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實。在實施目標管理的過程中,目標的設定應切實可行,越具體越好,要落實到部門、班組甚至個人;目標的責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責任,更要有成本責任;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對責任部門(人)的業績進行檢查和考評,并同其工資、獎金掛鉤,做到獎罰分明。
4)動態控制原則
成本控制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進行的管理活動,所以必須堅持動態控制的原則,所謂動態控制就是將工、料、機投入到施工過程中,收集成本發生的實際值,將其與目標值相比較,檢查有無偏離,若無偏差,則繼續進行,否則要找出具體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實施成本控制過程應遵循“例外”管理方法,所謂“例外”是指在工程項目建設活動中那些不經常出現的問題,但關鍵性問題對成本目標的順利完成影響重大,也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屬于“例外”的情況通常有如下幾個方面:
1)重要性:一般是從金額上來看有重要意義的差異,才稱做“例外”,成本差額金額的確定,應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差異占原標準的百分率。差異分有利差異和不利差異。實際成本支出低于標準成本過多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它可能造成兩種情況:一種是給后續的分部分項工程或作業帶來不利影響:另一種是造成質量低,除可能帶來返工和增加保修費用外,質量成本控制還影響企業聲譽。
2)一貫性:盡管有些成本差異雖未超過規定的百分率或最低金額,但一直在控制線的上下限線附近徘徊,亦應視為“例外”。意味著原來的成本預測可能不準確,要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控制能力:有些是項目管理人員無法控制的成本項目,即使發生重大的差異,也應視為“例外”,如征地、拆遷、臨時租用費用的上升等。
4)特殊性:凡對項目施工全過程都有影響的成本項目,即使差異沒有達到重要性的地位,也應受到成本管理人員的密切注意。如機械維修費的片面強調節約。在短期內雖可再降低成本,但因維修不足可能造成未來的停工修理,從而影響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
3尋找有效途徑,實現成本控制目標
降低項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種,概括起來可以從組織、技術、經濟、合同管理等幾個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3.1采取組織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首先要明確項目經理部的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備,明確處、項目經理部、公司或施工隊之間職權關系的劃分。項目經理部是作業管理班子,是企業法人指定項目經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項目的工作班子,項目建成后即行解體,所以他不是一經濟實體,應對處整體利益負責任,同理應協調好公司與公司之間的責、權、利的關系。
其次要明確成本控制者及任務,從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負責,避免成本大了,費用超了,項目虧了責任卻不明的問題。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