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軟件的開發周期與面向單一語言用戶的軟件產品相似,包括多個相互聯系的階段:業務分析、需求定義、架構設計、軟件編碼、軟件測試、文檔寫作、發布。每一個階段的產品和文檔都對最終產品的質量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為了提供高質量的國際化軟件,不僅需要把測試盡早融入到項目開發流程中,而且廣泛采用外包測試的方式。
國際化軟件的復雜性,用戶的多樣性決定了軟件外包的必要性。在各種外包類型中,軟件測試外包非常流行。外包測試并不是隨機的、無序的把軟件測試“拋”給外包測試服務公司,而是采取“智能外包(Smartsouce)”的方式,確定需要外包的內容和程度、尋找最佳外包測試服務公司、保持價格和質量的最佳平衡。
“智能外包”測試成功的關鍵在于軟件開發商和外包測試服務公司之間的有效知識傳遞和項目過程管理,包括詳細的軟件規格說明、測試文檔和測試流程,具有熟練技能的外包測試團隊,軟件開發商和測試服務公司的有效交流、進度跟蹤和質量度量。
大型國際化軟件的開發實踐表明,外包測試和開發的無縫集成是降低軟件開發成本,保證軟件質量,縮短發布日期的有效方法。這種無縫集成體現在軟件外包測試從項目開始直到項目發布和維護的全系列過程。
1.業務分析
任何國際化項目在立項階段都需要進行市場調查和產品定位等的業務分析,并且形成規范的立項建議書,論述開發軟件產品的充分理由。國際化軟件必須具有長遠的測試策略,這種測試策略必須是明確的、可度量的、可實現的,以此改進流程,確保流程的正確性,定義度量成功的指標。
2.需求定義
軟件開發的最終目標是開發的軟件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期望。為了獲得用戶的真實需求,負責軟件測試的團隊要和最終用戶直接交流,并且分析競爭對手產品的功能特性,確定產品可用性測試需求。根據用戶需求制訂產品需求和確認測試需求,確保最終產品符合用戶的期望。
軟件產品的功能需求是需求定義要重視的一個方面,它指明軟件能夠做什么,即有哪些功能和特性。在需求定義階段,需要確定驗證測試策略,采用質量保證和其他測試方法,檢測“是否正確地開發了軟件”。對于國際化軟件,這個階段需要確定國際化設計方法,測試團隊要確保設計的軟件具有充分的適應性,易于全球發布。
3.架構設計
架構設計階段,軟件測試團隊依據軟件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規格說明,輔助開發團隊選擇和優化軟件的架構設計,確保架構設計融入了當前軟件設計的最佳實踐經驗。提供有效集成測試策略,確保軟件各個模塊集成的有效性,并且使國際化設計需求融入架構設集中。
4.軟件開發
軟件開發階段與軟件測試緊密相連。通過外包測試,不僅可以節約資金,還可改進軟件質量,提高流程成熟度。通過軟件國際化外包測試,盡早發現軟件國際化設計的缺陷,為軟件本地化處理掃除障礙。
不論采用的瀑布式、極限編程還是迭代開發技術,軟件的模塊測試(或者單元測試)都是需要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密切配合執行的測試。此外還需要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對于某些軟件可能還需要負載測試、基準測試、交互測試等多種測試類型,以保證測試覆蓋軟件涉及的全部技術層面。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