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弗萊的成熟度框架早期版本發表在1987年的SEI技術報告。該報告中還發表了初步的成熟度提問單,這個提問單作為工具給軟件組織提供了軟件過程評估的一種方法。1987年又進一步研制了軟件過程評估和軟件能力評價兩種方法,以便估計軟件過程成熟度。自1990年以來,SEI基于幾年來將框架運用到軟件過程改進方面的經驗,進一步擴展和精煉了該模型,目前,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2.0版已經修訂問世。
然而企業最終目的是把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給顧客,讓顧客滿意,盡力使這個過程不斷反復、且能夠不斷壯大,才能源源不斷創造利潤。所以,我們應該明白:
第一、企業的使命是為顧客創造價值,努力地為顧客創造價值就是企業的成功之路。
第二、能為顧客帶來價值的是企業的各種作業。而一個作業是由一系列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活動組成的,構成一個作業的各種活動是由員工完成的,但是各種活動本身對顧客來說毫無意義,顧客關心的是這些活動的結果。也就是說,只有各種活動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作業才能創造價值,顧客并不關心怎樣組合這些活動。因此,出于對顧客利益的考慮,作業的構造要努力做到“復雜其中,簡便其表”。
第三、企業事業的成功來自優異的作業績效。盡管優質的產品或服務、杰出的人才和優秀的戰略對企業來說必不可少,但并不能保證企業的成功。因為,產品或服務、人才和戰略只有存在于能為顧客帶來價值的各種作業之中,才能對企業事業的成功有所貢獻。也就是說,只有通過作業把這些高質量的要素結合在一起,它們才具有實質性的意義。這種高績效的作業,則是企業優勢的集中體現。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