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看這個表您就明白了,其實這個表反映了一個最樸實的道理:就是項目三角形在發生變形時需要保持的對應關系。
大家會說,我看明白了,可是這張表應該怎么去使用?誰去填表?什么時候填表?如果有人不愿意填,那該怎么辦?下面我們分七個步驟來討論操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步
首先得說到變更流程的事情。不管什么樣的變更,首先都有 步:變更申請。有人就不樂意聽了:我們的客戶都是“變更命令”!這個回頭再說。只要有人提出變更,我們就稱之為變更申請。我們來看 節變更內容描述:大家會說哎呀,這個首先行不通!我們的客戶從來都是口述,打電話或當面交流。這個我們不怕,客戶只要說出來,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記錄下來(有人又不高興了:憑什么他說我記呀?別急,這樣做對項目組有好處)?
除非客戶不做任何表示讓我們猜啞謎,我們是一定能夠把客戶的需求變更轉成文字記錄。大家可能又會說,我們可以幫他們記錄,可是他們不愿意簽字那怎么辦?簽字不是關鍵,此處我們關心的是把變更描述記下來,我們能不能把紀錄的描述給客戶看,客戶會不會翻臉不認賬:“不是我說的!”?不會的,果真這樣我們就不做了! 個問題是不是解決了?
往后看這可有點懸,什么叫對業務的影響呀?客戶要改需求還需要理由嗎?您說需要不需要?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客戶的事情,我們干涉不了。這個說法可是大謬不然也!業務上不需要的功能我們為什么要做?有人會說:客戶不需要的功能他們會提出來給我們做嗎?老大,您可是真糊涂了!你還以為客戶每提一個需求都那么深思熟慮嗎?所以得先讓客戶想一想!又有人說了,您搞形式主義!客戶直接就寫“如果做,對業務是極大促進;反之會對業務造成負面沖擊”,你有什么辦法?如果有人竟然有這樣的想法,我真是替你們的領導難過:什么叫斗智斗勇?你要動腦筋呀!你能不能從客戶的談話中間去捕獲信息?!你能不能去了解客戶的業務了解變更的必要性?!!當然可以,要不還做什么項目!徹底成了客戶的跟班了!怎么樣?這個問題是不是也解決了?
第二步
我們再看第二步:技術評審。技術評審評什么?就是我們能不能做得了?比如說有這么一個糊涂客戶提出說他們要求訂單的最大處理時間是0.1秒,你應該做什么?直接告訴別人做不了。當然,大部分情況下技術還是可以滿足新需求的。好,第二步問題也解決了吧?
第三步
第三步評價對工期的影響,有人可能馬上會反駁說,工期評價沒用,反正是自己消化掉。其實此處將工期、成本、質量都要量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強迫我們的項目組先要想清楚,一個變更意味著什么。一定要把它落實到具體的數據上?為什么?我們在項目中、甚至工作和生活中,因為沒有確切量化數據的情況比比皆是,而結果就是導致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這也就是為什么細化、量化、圖形化,在細化的基礎上去量化才有意義。先看對具體活動工期的影響,可能是7天也可能是5天或其他;再看對于整體工期的影響,大家應該對關鍵路徑的概念應該比較熟悉了。一個額外活動的工期需要10天,但是體現在整體工期卻不一定是10天,還有可能是5天或者是0天,因為它有可能正好是一項非關鍵路徑上的活動。所以這兩種情況我們都要了解,簡單吧?好,第三步就這么簡單。
第四步
來看第四步,第四步也不會有什么歧義。因為一項變更有可能導致項目中需要添加新的人手(可能因為獨特的技術背景),而現有的人員怎么樣加班也是無濟于事的,所以項目組人員可能會增加。在看對應的工作量增加,這個應該相對容易,估算需要幾個人(很多情況會是一個人)、多長時間(天或小時),自然工作量就出來了。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