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是多年軟件工程經驗的總結,里面的每一句話,每個例子都不是隨便寫上去的,都有其內在的含義在里面,需要仔細琢磨,仔細體會。作為EPG的成員,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要去讀模型,在模型中查找答案。市面上所有翻譯的中文資料都不準確,所以要去讀模型原文,以免以訛傳訛。在讀不懂的地方應該去讀SW-CMM與SE-CMM,從那里獲取類似的描述,如果還讀不懂,可以去網絡上搜索資料,與朋友交流。
當然,不能唯模型論,模型不會解決所有的問題,模型也只是描述了做什么,怎么做在模型里并沒有詳細描述,要解決怎么做的問題需要和有實踐經驗的專家進行溝通。只有真正理解了模型才能不唯模型論,才能根據實際進行裁剪。
2、不善于與項目組溝通
規范的管理是著眼于未來的,可以降低犯錯的概率,其效益可能在當前并不明顯,規范的管理會改變開發人員的工作習慣,在他們的眼中可能認為規范是一種累贅,因此對規范的抵制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
EPG是公司研發管理大法的制訂組織者,是體系推廣者,項目組是體系的執行者,而EPG不是項目組的領導,在和項目組打交道時,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和項目組溝通,否則很容易引起項目組的反感,給體系的推廣設置人為的障礙。
軟件測試項目組里最有影響力的是項目經理,項目經理就是EPG的重點溝通對象。
3、不善于利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
過程改進也是一把手工程,尤其是在基礎薄弱的組織中。如果缺少了企業高層的支持,體系的推廣是寸步難行的。
EPG不是項目組的直接領導,不可以直接對項目下命令,因此在推廣的過程要善于利用企業的領導,經常和領導溝通,和領導一起加深對研發管理的認識,從領導那里獲得反饋,并借助領導的影響力促進體系在項目中的推廣。
與領導的溝通是有技巧的,要根據領導的風格區別對待。有的領導喜歡直來直去,有的領導喜歡迂回曲折,有的領導喜歡獨斷專行,有的領導則比較民主。要將你的思想轉換為領導的思想,就要采取一定的技巧,對癥下藥。
4、不善于利用一切改進機會
為了推廣體系,需要充分抓住一切在組織內教育員工、教育領導的機會。最典型的有4個機會:
(1)質量事故。一旦發生了質量事故就要刨根問底,追根溯源,以充分引起大家對質量的重視。
(2)成功案例。如果有個項目做的很成功,同樣也要抓住機會,仔細深入地分析項目成功的原因,利用典型的成功案例教育大家。
(3)外部咨詢。中國有句俗話:“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當有外部的咨詢師或者評估師到企業時,也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對員工和領導進行教育。
(4)內部調研。在企業里進行對管理現狀的調查,是一種自底向上反應大家對組織規范管理需求的有效手段。管理永遠是需要改進的,改進的動力來自于商務需要,也來自于群眾的呼聲,群眾的呼聲可以轉換為商務需要。
5、EPG本身作業不規范
EPG要以身作則,自己也要按規范辦事,不能表現的很隨意。比如:
EPG自己生產的文檔不符合公司定義的各種的規范;
EPG自己的文檔沒有納入配置管理;
體系文件的變更不遵守公司的變更流程;
EPG的工作缺乏計劃性
對EPG的工作沒有執行PPQA等等。
已身不正,何以正人?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