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小 中 大 |
推薦給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軟件測試中功能測試(黑盒測試)常用的策略和方法
發布: 2009-11-18 10:11 |
作者: 網絡轉載 |
來源:
領測軟件測試網 |
查看: 272次 | 進入軟件測試論壇討論
領測軟件測試網
3)設計
測試用例:在確立了等價類后,可建立等價類表,列出所有劃分出的等價類:
輸入條件 有效等價類 無效等價類
然后從劃分出的等價類中按以下三個原則設計測試用例:
、 為每一個等價類規定一個唯一的編號。
、 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使其盡可能多地覆蓋尚未被覆蓋地有效等價類,重復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價類都被覆蓋為止。
、 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使其僅覆蓋一個尚未被覆蓋的無效等價類,重復這一步。直到所有的無效等價類都被覆蓋為止。
邊界值分析法
邊界值分析方法是對等價類劃分方法的補充。
。1)邊界值分析方法的考慮:
長期的測試工作經驗告訴我們,大量的錯誤是發生在輸入或輸出范圍的邊界上,而不是發生在輸入輸出范圍的內部。因此針對各種邊界情況設計測試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錯誤。
使用邊界值分析方法設計測試用例,首先應確定邊界情況。通常輸入和輸出等價類的邊界,就是應著重測試的邊界情況。應當選取正好等于,剛剛大于或剛剛小于邊界的值作為測試數據,而不是選取等價類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為測試數據。
。2)基于邊界值分析方法選擇測試用例的原則:
1)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值的范圍,則應取剛達到這個范圍的邊界的值,以及剛剛超越這個范圍邊界的值作為測試輸入數據。
2)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值的個數,則用最大個數,最小個數,比最小個數少一,比最大個數多一的數作為測試數據。
3)根據規格說明的每個輸出條件,使用前面的原則1)。
4)根據規格說明的每個輸出條件,應用前面的原則2)。
5)如果程序的規格說明給出的輸入域或輸出域是有序集合,則應選取集合的第一個元素和最后一個元素作為測試用例。
6)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個內部數據結構,則應當選擇這個內部數據結構的邊界上的值作為測試用例。
7)分析規格說明,找出其它可能的邊界條件。
錯誤推測法
錯誤推測法: 基于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 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錯誤推測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舉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錯誤和容易發生錯誤的特殊情況,根據他們選擇測試用例。 例如,
在
單元測試時曾列出的許多在模塊中常見的錯誤。 以前產品測試中曾經發現的錯誤等, 這些就是經驗的總結。 還有, 輸入數據和輸出數據為0的情況。
輸入表格為空格或輸入表格只有一行。 這些都是容易發生錯誤的情況。 可選擇這些情況下的例子作為測試用例。
因果圖方法
前面介紹的等價類劃分方法和邊界值分析方法,都是著重考慮輸入條件,但未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聯系, 相互組合等。
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相互組合,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情況。 但要檢查輸入條件的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輸入條件劃分成等價類,他們之間的組合情況也相當多。
因此必須考慮采用一種適合于描述對于多種條件的組合,相應產生多個動作的形式來考慮設計測試用例。 這就需要利用因果圖(邏輯模型)。
因果圖方法最終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適合于檢查程序輸入條件的各種組合情況。
利用因果圖生成測試用例的基本步驟:
。1) 分析軟件規格說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輸入條件或輸入條件的等價類),那些是結果(即輸出條件), 并給每個原因和結果賦予一個標識符。
。2) 分析軟件規格說明描述中的語義。找出原因與結果之間, 原因與原因之間對應的關系。 根據這些關系,畫出因果圖。
(3) 由于語法或環境限制, 有些原因與原因之間,原因與結果之間的組合情況不不可能出現。 為表明這些特殊情況, 在因果圖上用一些記號表明約束或限制條件。
。4) 把因果圖轉換為判定表。
。5) 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來作為依據,設計測試用例。
從因果圖生成的測試用例(局部,組合關系下的)包括了所有輸入數據的取TRUE與取FALSE的情況,構成的測試用例數目達到最少,且測試用例數目隨輸入數據數目的增加而線性地增加。
前面因果圖方法中已經用到了判定表。判定表(DECision Table)是分析和表達多邏輯條件下執行不同操作的情況下的工具。在程序設計發展的初期,判定表就已被當作編寫程序的輔助工具了。由于它可以把復雜的邏輯關系和多種條件組合的情況表達得既具體又明確。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