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驅動的項目管理(RDPM)
針對應用軟件的項目,漢星天公司提出與傳統的基于任務的項目管理方法不同的,以需求為中心的軟件項目管理方法。在管理中,Microsoft Project和Word的使用處于次要地位。
用戶的需求是軟件開發的源泉和歸宿。需求代表了用戶期待解決的問題,而軟件項目開發的所有活動都是為此目標服務的。在眾多的軟件開發實施案例中,當項目一 旦開始,對于用戶而言項目就像進入了隧道的列車:他們再難看到自己需求的實現狀況,雖然有眾多的形形色色的項目進展報表,卻很難回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的那些需求究竟實現的怎樣? RDPM(Requirement Driven Project Management)的核心就在于需求,而不是任務。
需求的開發
首先要需求條目化。而不是放在一個大Word文檔中。條目化之后,我們就可以給每個需求設置屬性,通過這些屬性來決定需求實現的順序,工期,查看當前的狀態等等。包括里程碑的制定,都要針對具體的需求項。 同時為了處理變更,我們還要記錄需求之間的依賴關系以及追蹤需求與后續的開發工件(如計劃、任務、測試用例、實現代碼等)的關系。這些關系又稱之為“需求 追蹤矩陣”。 一旦需求發生變化,影響面很廣,要評估與實施需求變更,首先要確認需求變化帶來的沖擊面。這個工作就要依賴于“需求追蹤矩陣”體系。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把需求條目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條目化的需求,用MS Word難以管理,一般需要存放在數據庫中。
但條目化不能解決一個古老的問題,即如何能把需求描述清楚。需求必須要寫的清晰明確,完整,確保開發人員不需要為一個模糊的需求做決定,尤其是不要自行發揮。我推薦使用wiki來描述需求的細節,加上UI prototype,形象的描述需求。wiki最大的好處在于協同修改很方便。
另外一些實踐能夠幫助需求開發工程師提高需求編寫質量:
記錄每條需求的原因。有研究成果表明,通過記錄每條需求的原因(即為什么要實現這個功能),可以刪除多達半數的所謂“需求”。雖然在記錄工作上投入了一定的工作量,但是有效地避免了為那些不必要的需求所要完成的后續工作,可以顯著地降低系統規模、縮短系統開發周期,正所謂“事半功倍”。
盡可能考慮采用適當形式化的方法。由于自然語言存在歧義,一個二義性的描述因此可能導致對于同一個需求的不同解釋,而采用形式化表示方法編寫需求能夠更加準確地在用戶和開發團隊間進行溝通。常用的形式化需求表示方法包括:實體關系圖、數據字典、數據流程圖、USE CASE等。當然還是 UI prototype最直接,簡單,有效。
使用專業的工具編寫需求,管理需求。這類工具由于沒有成熟的理論指導,客戶的要求各有不同,市場上相應的工具不多。漢星天公司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推出了相應的需求描述,需求變更管理的解決方案;并在中國上百家大企業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