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又想到了測試,覺得是我們測試的力度不夠,所以我們產品質量不過關,其實,軟件開發的質量保證從開發最初就應該開始了,如果到了測試階段才重視就已經晚了。軟件產品開發過程,不管采用瀑布式還是迭代式,都離不開需求、設計、編碼、測試這幾個階段,在迭代式開發中,這幾個階段也是周期性出現的。怎樣把握好每個階段的質量,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期重點介紹一下需求、設計和編碼階段的成果質量,當然以后會共享一些過程質量方面的知識。
1、需求
我們知道人與人的交流總是會存在一些誤會,同樣一句話,心情不好與心情好的時候聽起來的感覺可能會截然相反,正是因為人們之間存在著理解上的偏差,在描述需求的語言上就應該注意盡量避免歧義的產生。如果對UML比較熟悉的話,需求分析可以利用UML工具進行,這樣可以減少一些自然語言引起的歧義,但是UML可能與用戶溝通起來有一些障礙,因為并不是所有的用戶都了解 UML各種圖形的意思。除了工具之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保證需求描述的質量。
1、看句子和段落是否簡短,一個很長的句子,看起來會非常困難,因此無法弄懂真正的需求,另外過長的句子和段落容易讓人忽視一些需求,所以如果一個句子不能完全描述清楚需求,應該將其拆分成多個小句子。2、句子是否有語法錯誤,還要注意標點符號,有時,標點符號點錯了,就完全成了另外一個意思了。 3、是否存在模糊不清的需求,出現類似于可能,大概,或者等詞匯表述的需求。4、另外注意引用的術語和詞匯是否前后一致。5、是否存在一些形容詞、比較性詞語,比如:容易的、快速的、方便的、有效的、許多、很少、簡單、復雜、最新的,界面友好的,減少、擴大,不小于等等,需要將描述性詞語進行量化,并且給出具體值或者范圍,要不然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理解就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最終可能跟用戶最初的要求有偏差,那“炒回鍋肉”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