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之如何醫治預算絕望癥?[2] 軟件測試方法
關鍵字:
再來看看福特公司的例子?苛刻、緩慢的預測制度把人們拖累得精疲力竭。按規定,每年由總裁室發布預算通知,層層下達。在基層,由低級經理們做出預測,然后再耗時廢力地逐級上報,層層審批。高層主管人員要等待漫長的時間,最后才能看到關鍵數據,例如來年計劃推向市場的車型種類等等。 基于上述情況,福特公司引入了一套名為F@ST(閃念財務)的系統。通過系統,自下而上,各級主管人員均可隨時調閱銷售收入和產品設想計劃,真正做到了隨時輸入,隨時查看。因此,大大節省了時間,此外,成本削減或許也相當可觀。
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福特公司也好,Handelsbanken銀行也好,成功案例并不少見。但是,畢竟沒有一種普遍適用的預算模板,以便其他企業拿來加以運用。原因是不同行業間,企業需要極具差異性,此外,還涉及企業規模及其他考慮因素。不過,我們的研究結果明確指出,把預算流程割裂開來,單獨運作的做法是錯誤的。成功就要求企業將其視為更大范圍作業程序整合的一部分內容來加以對待,包括戰略規劃、績效報告和目標確定。
科學預算四原則
而要對上述職能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求企業進一步遵循如下四大基本原則。
速度 首先,要徹底拋棄在預算制訂中依賴電子表格的做法。因為這樣做涉及諸多煩瑣的后勤協調工作,降低了流程速度,少說也得耽擱數天時間。今天,新型網絡工具的運用有助于削減行政開支,節省管理層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同樣能夠提供多年來由電子表格一手包辦的數據信息。 思科系統公司采用了一種共用數據庫的方法,這無疑推動作業整合這股潮流更向前跨進了一步。該公司每購并一家新企業,都要鼓動對方采用與之相同的財務系統,哪怕將改換較新系統版本,走回頭路也在所不惜。原因是,采用共同系統易于在全公司范圍內實施數據整合。因此,公司就能確定每天的財務健康狀況。事實上,在思科公司,只需短短一小時時間提前發出通知,就能迅速完成“虛擬結賬”。
準確性 傳統經驗告訴我們,調整預算流程的竅門就是越少人介入越好,這樣就能節省管理層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許多企業將大部分預算工作交給財務人員去完成。結果如何?這樣一來,許多真實反映企業計劃、卓有價值的細節信息遭到遺漏,例如企業推出新產品的數量等等。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此時只有那些當事的經理們才具體掌握著最新的動態情況。
而解決之道就在于讓更多人參與到預算流程中來,不過在時間上要給予一定的限制。一家德國電信公司就是這樣做的。以前,公司大約要依靠80位高級經理來提供預算數據。最后,它們終于明白,如果讓所有經理層,共800人一起參與到預算流程中來,就能獲取反映公司實際情況的更準確信息。 聽起來似乎沒什么大不了的,其實不然。公司一改常規,沒讓經理們填寫長達150至250行的預算表格。相反,只要求他們提供10項數據信息,包括推銷電話數目、新客戶數量以及促銷活動次數等,但按要求每月報告一次。顯然,要管理好這樣一個龐大預算流程,就需要企業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迅速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工作。
主人翁精神 負責規劃與預算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應對經營績效負起全部的責任,他們的報酬也應與之掛鉤。例如在英國石油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要看是否完成合同規定的績效指標而定。而這些指標的設定隨美孚、殼牌等業內其他重量級競爭對手的績效情況做出調整。
協調一致 對于決策者個人而言,要持續不斷地做出正確的管理與投資決策,從而取得整個企業的協調一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激發起他們的斗志,建立強有力的目標確定和績效報告流程,同時還要幫助經理層管理人員也能得到恰當的激勵,從而確保他們在不同層面上同樣做出正確的決策。
此外,目標確定也同樣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家勁兒往一處使。其實關鍵更多地在于人員的績效,而非規劃流程的機制。
而績效目標應由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來確定。他們既要有勃勃的雄心,又必須明確溝通方法,將目標清晰地傳達給實施者。此外,他們還需要取得一定的平衡。也就是說,財務評估并不是惟一的手段,還應包括各種具體的運作評估,可能的話,還要考慮競爭對手的狀況,或者進行其他基準比較。 丹麥石化企業Borealis公司最后一次制訂預算是在1995年。此后,該公司采用了一種新型規劃方法,共分四個層次: 即高層財稅規劃、目標確定與績效管理、固定成本控制、項目與投資規劃;诟呒壒芾韺訉ζ髽I戰略與經營目標的明確認識,該公司對績效優異的員工采取了積極的激勵措施。同時,公司還完全依賴員工來做出收入預測,每季度耗時僅3至4天時間,只占原預算方法所需人力的5%。再有就是,新型規劃機制的實施使公司能在外部環境發生危機的情況下迅速做出重新預測。理由很簡單,預測過程完全符合員工自身的意愿,那么再討價還價不就是多此一舉嗎?
總之,上述四大基本原則,企業要牢記于心。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傳統預算方法勞命傷財、負累沉重的種種弊端,消除其帶來的破壞性隱患,才能做到理清頭腦,輕裝上陣。而傳統呆板的預算作業方法必將為那些注重企業整體戰略、靈活而高效的預算系統所取代。此時,無論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員工,企業內部無處不傳遞著同樣的信息:我們的目標是在競爭中去贏得勝利,而并非玩一場“預算游戲”。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