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碗之憂
C先生首先擔憂的是部門人員的飯碗問題,這倒不是一種狹隘的自我擔心,而是一種對世俗力量的恐懼。如果將IT外包出去了,是否就意味著眼下的這10多個人中至少有一部分將丟掉飯碗。
雖被告知,IT外包有多種形式,可以只將企業認為實施最為困難的那部分包出去,而其它的工作可以按照以前的模式進行。但C先生認為,這還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短期內,大家對這種觀念肯定還是難以接受。
在尋求外包的同時,如何實現部門工作的平滑過渡,是擺在C先生面前的一大難題。
模式之憂
C先生的第二層擔憂來自外包模式的選擇,“如果是開始一點基礎就沒有,可能還好操作一點。眼下,企業里的IT建設已成規模,這會兒再談外包,顯得拖泥帶水的!盋先生從現狀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從制藥廠的現狀來看,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拔覀兛赡懿捎玫木褪乾F場支持方式”。C先生明確表態。C先生所指的“現場支持方式”是,按照傳統的IT建設模式,把網絡和應用系統建在自己企業內部,IT支持需要請承擔外包服務的公司定期或電話召喚上門服務。
C先生認為,對于這樣一種不徹底的外包方式,除了要負擔常規的IT建設費用外,還要支出IT外包服務費用。在企業高層看來,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管理費用支出,能否通過高層,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質量之憂
“當然啦,最重要的還是IT服務質量之憂”,C先生充滿疑惑的說。
這么多年來,信息中心的工作之所以能不斷地取得進展,主要還是因為信息中心為其它職能部門提供了有保障的IT服務。再說,以前是自己內部人員操作,在責任心方面應該比外包還要略勝一籌,IT服務也顯得更有保障一些。
再就是在C先生看來,IT服務的質量顯得太虛,缺乏有效的衡量機制,如何約束外包服務提供方、評估其提供的IT服務的質量,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如何找到有實力和經驗的外包服務公司?外包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如何實現外包服務公司與企業整體業務的和諧一致?采取什么樣的服務協議和付費方式?……總之,涉及外包,千頭萬緒的事務都需要解決。
“外包是個好東西,但要真正走近它,還真需要很大的勇氣!盋先生如是總結他對外包的看法。
“包”與“不包”的兩難境地
有權威人士曾從廣義的層面闡述了對IT外包的看法:嚴格地說,任何企業的IT從一開始就打上了外包的烙印。比如,IT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建設,實際上就是相應廠商提供的外包服務。既然對建設層面的外包能欣然接受,為什么服務層面的外包就那么難以接受呢?
應該看到,對于眾多中小企業而言,完全由自己承擔IT建設確實存在諸多困難。C先生的部門所遇到的IT人才短缺、IT管理費用跟不上IT發展的步伐等等,都是中小企業IT建設中的一些共性問題?梢,許多中小企業對IT已顯力不從心之態。
而另一方面,IT服務外包以能優化企業流程、突出企業主營業務、節約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等優勢,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
然而,對于多數企業來說,IT外包是“想說愛你不容易”的角色。太多的猶豫、太多的觀望,阻礙著IT外包的步伐。概括起來,處在外包邊緣的企業,存在這樣一些顧慮:
企業需要IT,卻又承受不起IT的負荷,企業IT的理想之路到底是什么?
企業對外包有需求,卻又對外包存有諸多的心結,外包需求與外包之間是否存在平衡點?如何找到這個平衡點?
站在“包”與“不包”的門檻上,跨越這一步是那么的艱難!
企業需要IT,卻又承受不起IT的負荷,企業IT的理想之路到底是什么?
企業對外包有需求,卻又對外包存有諸多的心結,外包需求與外包之間是否存在平衡點?如何找到這個平衡點?
開給IT外包疑癥的藥方
對于開始實施IT外包的企業,可以先分析好你的外包需求,從中先挑選出最容易切分出來的、自己也有控制與把握能力的部分業務,作為初始的外包嘗試內容。
基于嘗試,如果雙方互相滿意的話,你才可以放心地簽署更長期的外包協議,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將外包的內容不斷地、有序地擴大。
C先生所遇到的困擾,相信在其它的類似企業中同樣存在,應該說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且,如果沒有一個一勞永逸的、徹底的解決之道,那么,即便明日找到了一個合格的小A替代者,過一段時間還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