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性格溫和、思路清晰。走的是專家形象的路子,只要和用戶交流一次,就能獲得用戶認同和尊重;一般問題剛有苗頭,就會被他察覺,并化解于無形之中。因此被用戶敬若神明,言聽計從。
第二位,性格開朗、善于溝通。走的是關系調節的路子,幾次接觸,就能和用戶稱兄道弟,于是項目中所有的問題都在酒桌上解決。
第三位,善于把握用戶心理和用戶內部之間的矛盾。走的是威逼利誘的路子,由于項目中用戶方關鍵人員有的涉足幕后交易,因此往往有苦難言,只能就范。因此,即使遇到最刁鉆、難纏的客戶,經他一番軟硬兼施,最后也都能擺平。
第四位,為人踏實、肯干,富有耐心,走的是埋頭苦干的路子,態度極佳、有求必應,和用戶處的時間長了,就是鐵石心腸的用戶也不再忍心刁難。
而其他幾位,也都可以歸結為以上某兩種或幾種類型的結合。
在大家津津樂道他們傳奇般的成功項目管理經歷之余,我曾私下向他們取經:如何才能取得軟件開發項目的成功?他們的觀點居然出奇地一致:最重要的是規范開發過程管理!
那么,為什么要規范軟件開發過程?又如何規范軟件開發過程呢?
我認為規范就是要約束自己、約束參與軟件開發過程的各方,目的是要消除軟件開發中的種種不良做法和習慣,采用符合軟件規律、事半功倍的方法,降低風險,以使軟件開發項目能獲得可重復、可以預期的滿意結果。
總結多年來項目管理的實踐經驗和感悟,我覺得要規范軟件開發過程必須做好“三化”、同時避免踏入兩個誤區。所謂做好“三化”、避免踏入兩個誤區,就是指要堅持固化、簡化、標準化,避免踏入僵化、隨意化兩個誤區。
第一,要“固化”。
軟件過程又稱“軟件生存周期過程”,是軟件生存期內為達到一定目標而必須實施的一系列相關過程的集合。說白了,就是軟件開發中一系列最佳實踐的集合。所謂“固化”,其本質就是把軟件開發過程中已被實踐反復證明的、符合軟件規律的正確做法(最佳實踐)沉淀在開發管理流程之中,供后人實踐時借鑒、使用。
軟件企業是一個天才匯集的地方,是人類智慧最集中的場所之一,同時,由于軟件人才的流動性很強,軟件企業又是智慧流失最快的地方。我覺得,軟件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除了采用好的機制留住人才之外,最重要的是沉淀眾人的智慧。而企業沉淀眾人智慧有三個載體:第一是知識庫,第二是流程,第三是軟件資產庫(面向領域的軟件構架及構件庫)。沉淀眾人智慧的過程就是“固化”。
有了固化的軟件開發管理流程,才有了規范軟件開發過程的基礎。通過不斷地固化軟件開發實踐中符合規律的正確做法,我們得到了流程規范。然后,用這些流程規范指導新的軟件項目開發,并在開發實踐中持續改進,從而使得我們的軟件開發過程越來越規范。
固化的軟件開發實踐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制度,一個是指南。制度是公司強制執行的一些流程規范,不可缺失、省略,如公司制定的標準、規范、管理制度等;而指南是一般情況下推薦執行,建議這么做,允許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適度剪裁、取舍,如公司定義的軟件開發過程模型、模板等。實現固化的手段也多種多樣,如通過管理制度、定義開發過程、采用軟件工具、培訓等,根據本人實踐體會,采用一些項目管理輔助軟件工具,不失為“固化”眾人智慧、規范軟件開發過程管理的有效手段!
說到“固化”,有的企業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僵化。不顧本企業、本項目的實際情況,對ISO9000、CMM、ISO12207等標準盲目地生搬硬套、墨守成規,對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不加消化的照搬照抄、教條主義,從而扼殺了項目團隊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殊不知,標準、規范、過程模型、模板是死的,參與項目的團隊成員才是規范軟件開發過程的主角和靈魂。
第二,要“簡化”。
“固化”只是規范軟件開發過程的“靜態基礎”,而“動態管理”對于規范軟件開發過程更為重要。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