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榜的50家企業中,15家軟件企業占據了30%的最大份額,而其中有6家都是以離岸外包為主業務的軟件企業。過去的2007年,這6家企業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78.3%。隨著這些的企業高速發展,以及像東軟、中軟國際這些已頗具規模的龍頭企業的帶動,2008年,中國軟件離岸外包的市場份額達28億美元;而2009年更將飆升43%,達到40億美元的規模。

圖:IDC對2006-2010年中國軟件外包市場份額的預測
在軟件外包行業之中,印度仍然被公認世界第一。然而近幾年,經常出現中國企業與發展成熟的印度公司展開競爭,并成功“虎口奪食”的案例。
種種數字和跡象表明,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正在走出一條自己的發展之路。而各自獨具特色的創新,就像火種一樣,點燃了照亮他們前進方向的火炬!程序員》雜志通過走訪博彥科技、中軟國際和奧博杰天這三家業界知名的公司,為您勾勒出一幅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創新發展路線圖。
業務模式創新——與印度走在岔路口上
中國的軟件外包行業的火花,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閃爍。在最開始的原始積累階段,由于拿到的單子含金量不高,大家都靠拼價格。為了降低成本,從事外包行業的開發人員待遇和薪資水平低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而看不到個人未來的發展空間,更讓他們糟心。十幾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這樣做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深深傷害,開始摸索新的業務發展路徑。
2007年中國的歐美軟件外包市場,中軟國際在份額上獨占鰲頭,并于年底榮獲“中國CEO年會”評比和頒發的“2007年中國IT企業創新獎”!俺蔀樾袠I老大”和“兩條腿走路”,這是中軟國際高級副總裁孫秀芳女士揭示的兩條根本原因!爸熊泧H的業務,50%來自于國內行業咨詢的解決方案,50%來自外包業務。在國內一些行業里面,我們都是行業老大。在業務模式上,外包跟做國內咨詢是可以互動的。這是我們中軟國際跟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
中軟國際的中外互動可以細分為市場資源互動、雙方客戶資源互動和標準與技術上的互動三種。市場資源的互動可以引發解決方案和產品復用產生的規模效應。而通過促成中外客戶的交流,中軟國際起到中間橋梁的作用,成為知識和經驗的傳播者。標準和技術的交流,更讓中軟國際成為解決方案的創新者和技術實現者。
為了推動中外互動,中軟國際2005年成立了“創新中心”;一方面為了開拓新行業,同時還要在既有行業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據創新中心咨詢總監劉鑫女士介紹,2007年中軟國際能夠拿下了國內某藥監局的一個大單,就是中外互動的結果。在市場資源方面,中軟國際收購了向制藥和生命科學行業提供軟件服務的國外公司Double Bridge。與藥監局的洽談過程中,中軟國際憑借以前的業務關系,邀請到了世界知名制藥公司的前CIO與中國的藥監局一起坐下來探討藥品監督業務的發展,這位前CIO在FDA申請方面的豐富經驗讓藥監局官員受益匪淺。歐美醫藥信息提交eCTD標準的引入,則更增強了藥監局對中軟國際成功完成項目的信心。
通過中外互動,中軟國際成為藥監行業軟件解決方案的一流供應商。不只如此,在煙草、金融等政府監管行業,中軟國際也已占據了強勢的發展地位。
無獨有偶,博彥科技總裁王斌也提到了公司已經在逐步加大在行業應用方面的投入。憑借占公司90%份額的歐美外包業務的高速發展,博彥科技2006、2007年兩次連續入選中國高科技、高成長公司50強。
對于本質屬于IT服務的軟件外包,王斌認為“最大的客戶實際上是在傳統行業,它們要用軟件和應用來提升整個公司的運營效率”。憑借過往豐富的歐美外包服務經驗,博彥科技2007年與世界上第二大的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簽訂合同,成為其全球供應商之一。除制藥行業之外,博彥在國內的金融和保險行業也已經開拓出了新的發展空間。
孫秀芳女士說:“中國本身有很強的行業市場,而印度是沒有的。在原有的外包基礎上,我們開始進入第三階段。對于中國的外包企業,真的要發展,一定要有本地的行業做支撐!
環境優美的北京上地中關村軟件園,是眾多軟件外包企業的聚居之地。適逢春季,陽光明媚,草長鶯飛,鳥語花香。幾棟低矮而充滿現代感的建筑物中,印度塔塔公司偏居其中一隅,身邊環伺東軟、軟通動力、文思創新、博彥科技等眾多國內著名外包公司。這個位置的分布,頗具象征意義。雖然是世界知名的軟件外包巨頭,塔塔在中國的發展卻一直是“陰轉多云”。究其癥結,不了解國情是一方面,而缺乏相關行業經驗也是重要原因。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