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跨國公司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多年,也一直在關心和研究這個問題。在這里也非常希望和IT界的各位朋友進行交流。記得達爾文曾經說過一句話“ 生物多樣性越大、生態系統越穩定 ”,同時代 ,我國詩人龔自珍,也發出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喚 。如此迥異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所孕育的理論如果運用在人才的選、用上竟如此驚人的相似。下面我就從個人成長與發展、公司如何選、用、育、留兩個方面談一下個人的觀點。
首先從個人成長與發展的角度來看。
上述的各種說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都有失偏頗。時至今日各種管理理論及工具要想發揮有效作用的決定因素不是因為這個工具的先進性和完善性,而是看它是否符合公司的發展以及人性本身的特點。同時這也是我們有時更愿把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人力資源管理)中Human叫做Humane(人性的)的原因,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人性到底為何物。筆者是澳大利亞心理學會授權認證的“MBTI性格類型”咨詢師,所以對此自認為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從西方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大約4、5歲時性格開始逐漸形成,至12歲性格主要方面已經定型,就像中國老話常說的“三歲看小,八 歲看老”是一個道理。那么自12歲以后我們能做的就是平衡自身性格中各個方面,但是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不會改變的。這個性格的主要方面,我們稱之為Natural Preference(自然傾向),把這個自然傾向應用到工作和學習上的時候,就會有兩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一,一個人的工作環境與他的自然傾向越相符的時候工作積極性越高、效率也越高,同時也會更開心。比如,如果一個平時是個默默寡言且不愿意主動接觸陌生環境的人,如果我們把他放到銷售崗位上,試想一下,哪怕專業知識再強、工作再認真,成功的機率會有多少呢?二,一個人應該把他的主要精力和資源放在他性格突出的方面。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周圍有使用左手習慣的人吧,那時他們被稱為左撇子(其實這是一個帶有社會偏見的稱呼,因為社會上所有的設施、書寫及閱讀習慣都是為右手習慣設置的),他們在父母嚴格的管教下,極艱難地學會了用右手寫字。但毋庸置疑的是當他們下意識地出手接一個下落物體或吃飯時,還是恢復了左手。試想一下,如果他們同時用左手和右手練字,那個會最終勝出呢?我相信右手永遠不會比左手寫的好。這就是自然傾向,那么如何才能發現我們每個人的自然傾向呢?(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