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測試行為并不是游擊戰,不能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如同我們修路一樣,貫穿幾千公里的高速路,可能分若干個工地同時施工,只要前期規劃好了路線和其他的標準,就不用擔心工程不能很好的對接。我想這種點面結合的施工方法同樣適合我們的測試工作。
所謂的點就是某個重要的測試階段,比如單元測試階段,系統測試階段,或者階段中的階段,比如制定測試計劃和測試方案。所謂的面就是質量管理模型,在這個模型中除了有測試實施的過程,還定義了所有的點的具體標準和行為。
比如我們這個模型是這樣的:
需求---規格設計說明書---開發需求---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上線)
那么這些不通的階段就是點。其中需求影響這以后的各個階段,建立起一套規范的需求管理,來指導并約束后續階段的工作,這就是面。那么如何做好需求管理呢,一方面是做好需求采集,與之有關的人員有市場,客戶,產品部門,以后可能研發測試人員也會有新需求或需求改進的提議。不通較色提的需求可能有很大差別,市場人員偏中業務對市場的占有率,因此他們希望新產品有功能獨特,新,并且能盡早投入市場,占得先機;客戶則注重個人體驗,他們會提一些對自己很適用的需求,我們就要來篩選那些是有效需求。(功能越強大越好嗎?有些用戶可能只用到其中的1/3功能,他就會覺得有2/3的付費是浪費的,這就是質量管理中的心理學。所以說,有效的需求是能滿足大部分用戶需要的需求);來自開發測試人員的需求可能會偏重技術,我們要分析這是不是由于原始需求不當引起的。
同樣,我們要有一份原始需求說明書作為這個階段的輸出。
對于后續階段的規格說明書,是根據這個需求制定的,在這個階段的工作基本類似(其他階段也是一樣),即保證此階段集成了上階段正確的成果,保證這階段的工作是對現階段的正確解讀,保證此階段的輸出成果是正確并且是下階段所需要的。
好了,點面模型的思路就是這樣的,至于每個點怎么來建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