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經歷聽起來更像一個復仇故事.今年6月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談到了當年敗走麥城的經歷事后證明,從蘋果公司被炒是我這一輩子發生的最棒的事情.
在喬布斯看來,從一個成功者重新成為一個創業者的過程讓他倍感自由,并借此進入了生命中最具創造力的階段.從個人角度來說,這段經歷是喬布斯傳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有必要在此提醒讀者,那仍然是一段風雨凄迷的歲月, 它以一種極端的方式促進了領袖的個人成長.這種個人奮斗史通常無法復制.
不過,它在另一個層面揭示了商界沉浮的奧秘.喬式的沉,主要由于太過沉溺于技術、從而忽視公司整體運營,不能做到兼則明之故;他和斯卡利矛盾的升級,實質上是蘋果公司草創階段向規則時代靠攏的必然結果.
身為蘋果的創始人,沒有及時完成個人轉型的喬布斯最終在權力之爭中敗北,十年后,他的再度浮出水面則證明了現代公司體制中,領導者所必備的要素:不竭的創造力、善于抓住時機塑造權威形象、日益成熟的個性、與團隊成員的協調相處,以及在逆境中不屈的意志.
iMac,iTune, iPod……站立在一串改變社會風尚產品背后的天才人物——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他的成功故事你一定聽膩了:21歲與好友沃茲尼克在自家車庫成立蘋果公司,22歲推出AppleⅡ開創個人電腦先河,25歲成了億萬富翁.
但是,暫時忘記他商業藝術家的光輝形象吧,在本文中,喬布斯首先是個可憐的被流放者.
少年得志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蘋果創始人之一,籍貫美國,生于1955年2月24日,在今天的硅谷所在地長大.1972年高中畢業后,在波蘭的一所大學中只念了一學期的書.1974年喬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設計電腦游戲的工作.兩年后,時年21歲的喬布斯和26歲的沃茲尼艾克在喬布斯家的車庫里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他們開發的蘋果II具有4K內存,用戶使用他們的電視機作為顯示器,這就是第一臺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的個人電腦.
喬布斯后來說:“我很幸運,當計算機還是個年輕產業的時候,我進入了這個領域.當時擁有計算機學位的人不多,從業人員都是從物理、音樂、動物學等領域半途出家的優秀人才.他們對此有濃厚興趣,沒有誰是為了錢進了計算機這個行業的.” 1980年11月,蘋果股票上升至每股22美金,喬布斯和沃茲尼艾克一夜之間變為百萬富翁.1986年喬布斯買下了數字動畫公司Pixar.這間公司如今已成為暢銷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和《蟲蟲危機》的制作廠商,它是現年46歲的喬布斯事業生涯中的第二個高峰.
落敗出走
少年得志的喬布斯沒有料到自己會在而立之年走背字——蘋果電腦最主要的現金牛AppleⅡ在持續暢銷8年后開始呈現下滑趨勢,而誕生了18個月的Macintosh銷售不容樂觀.喬布斯設計Macintosh的初衷是想取代IBM在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先位置,因此采取了封閉式的設計結構,所有的外設都由蘋果自主開發,配套軟件跟不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Macintosh的滯銷.
這個故步自封的錯誤是喬布斯敗走麥城的開端,而將其推向深淵的卻是他的盟友、蘋果公司時任CEO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y).
1983年,喬布斯相中了百事可樂總裁斯卡利過人的管理天才.軟磨硬泡了4個月,斯卡利仍猶豫不決,最后,喬布斯憑一句“你是想賣蘇打水度過余生呢,還是想有機會改變世界?”打動了斯卡利.
喬布斯做夢也沒想到,兩年后,正是三顧茅廬請來的盟友直接促成了他的離開.
他們的矛盾始于對公司發展方向的不同看法.來自于傳統行業的斯卡利把控制成本視為第一要務.而新興IT行業需要高額的研發費用:AppleⅡ的開發費用是50萬美元,到了Macintosh已經高達8000萬美元.一方面是高額的開發費用,一方面是低迷的銷售態勢,公司的赤字在驚人地增長.喬布斯對于技術的狂熱,導致整個公司陷入了一種完全崇尚技術革新的企業文化,忽略了成本和用戶需求.[Page]
斯卡利再也沉不住氣了,決定改革蘋果現有的組織結構.年輕氣盛的喬布斯堅持已見,不接受斯卡利的主張.兩人的關系急轉直下,1985年5月已經到了有他無我的境地.斯卡利向董事會施壓:如果喬布斯留在蘋果,他就掛冠而去.在這個關鍵時刻,董事會選擇了斯卡利.5月末召開的高管層會議宣布斯卡利將展開一次徹底的內部重組,喬布斯不再過問蘋果的日常事務.
憤怒的喬布斯一氣之下賣掉了所有的蘋果股份,只保留了一股以便獲得年度財報.這僅存的一股,為他日后的回歸埋下了伏筆.
蓄勢待發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