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china_潘加宇:我沒有理解你的問題。但用例確實可以是自外而內的推進。
網友:請問你設計了那么多案例,有沒有一些基本的自我設計的一些原則總結呢,即使很籠統地我們也想聽聽。
UMLchina_潘加宇: 原則不敢說,體會最深就一句話:形式正確容易,內容正確難。UML在第一關幫助很大,但第二關要靠我們自己。
網友:在分析系統的用例時,怎樣才算找到準確的用例,即找用例的標準是什么?
UMLchina_潘加宇: 準確有兩個層次。第一層、粒度,內容符合用例的定義。這一層是形式正確,容易做到--標準是理解用例的含義。第2層,識別的用例符合了客戶的需要。這是內容正確,較難,標準是理解涉眾的需要。
網友:一個信息管理系統中,對某一個實體信息的管理維護,是分出增加、刪除、修改還是只看作一個維護用例?
UMLchina_潘加宇:請看http://www.umlchina.net/training/umlchina_2.pdf
網友: 對某一個實體信息的管理維護,是分出增加、刪除、修改還是只看作一個維護用例?
UMLchina_潘加宇:關鍵是要找出CRUD背后可能隱藏的業務。
網友:我覺得對一個實體的操作還是當作一個用例吧。
UMLchina_潘加宇:不是,用例是系統提供價值的體現,嚴格上與面向對象無關。
網友: 在類圖理解上,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大概是什么呢?
UMLchina_潘加宇:對初學者來說,估計是泛化和關聯的混淆。
網友: 泛化和關聯,怎用才能不混淆,有什么竅門么?
UMLchina_潘加宇:沒竅門。除了理解OO,理解業務。泛化是集合的關系,關聯是個體的關系。泛化是類級別的復用,關聯是個體的組裝。
網友: 用UML設計程序,用戶界面應在什么階段設計?
UMLchina_潘加宇:在設計階段,由分析階段的界面類責任導出。
網友:在實際中,很多可能自定義的類是從系統的一些類泛化出來的。
UMLchina_潘加宇:通過泛化來復用另一領域的類(如系統類)并不是個好主意。
網友: 分析階段的類圖應該到什么程度?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