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可用性與易用性測試,業界沒有太多手段將它自動化起來,而且,測試結果通不通過,大家都是見仁見智。給一幅圖像,甲說它是色情圖片,乙可能就說它沒問題。
自動測試的誤區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文章開頭提到的案例,問題到底出在哪個地方?
首先,測試自動化的第一個理解誤區:期望自動化測試完全替代手工測試。過高追求系統測試自動化率是不現實的,也是徒勞無益的。全部門全員上馬搞自動化,顯然勞民傷財,如前面所提,有不少產品實際上根本不適合做自動化,或者說,能夠實現自動測試,但得不償失,沒必要去實施。而且,即便面對同一易于做自動化的產品,也不該一刀切,不必追求所有測試項都自動化起來。
其次,測試自動化第二個誤區:期望自動化測試發現大量新的缺陷。這個誤區大概每個初次嘗試自動測試的項目組都會犯。根據我們的經驗,測試自動化的主要價值不是指望它發現更多問題,而是指望它解決重復測試問題,版本修改后用它來確保已測試通過的項目不再有問題。實際操作中,最能發現問題常常是在首次將手工測試轉為自動測試的時候,這時的測試通常是半自動的,或者換一句話說,實施自動測試的項目組,在調試自動用例時最容易發現問題。
其次,測試自動化第三個誤區:不關注前期測試設計,而單純指望引入商用工具就能做好自動測試。自動測試是需要事先規劃的,如果產品設計不恰當,必然導致后期自動測試難以進行,尤其是產品分布式架構、抽象邏輯分層等。如果沒有事先規劃,等版本出來后就很難去調整了。
最后,自動化測試還有一個最大誤區:以為自動測試是后期的工作,前期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做不做,做得深不深入與之無關。對于大部分沒有經歷過從前期拉通測到后期的人來說,進入這個誤區是必然的。缺省對前期測試工作的重用與繼承,實施自動化測試會覺得很不自然,一種典型的自然重用形式如下圖:
實際上,眾多推行自動測試的項目組不見效果,或付出很大代價才推動一點點,都可以從這一點上找出原因,典型原因比如:前期單元或集成測試的成果沒重用,端口難以仿真,測試數據構造困難,等等。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