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打開:測試人員驗證后,確認缺陷不存在之后的狀態;
推遲:這個軟件缺陷可以在下一個版本中解決;
保留:由于技術原因或第三者軟件的缺陷,開發人員不能修復的缺陷;
不能重現:開發不能再現這個軟件缺陷,需要測試人員檢查缺陷再現的步驟;
需要更多信息:開發能再現這個軟件缺陷,但開發人員需要一些信息,例如缺陷的日志文件、圖片等。
g、軟件缺陷的起源:需求、構架、設計、編碼、測試、用戶
在團建生命周期中軟件缺陷占的比例:需求和構架設計階段占54%、設計階段占25%、編碼階段占15%、其他占6%.
h、軟件缺陷的來源:需求說明書、設計文檔、系統集成接口、數據流(庫)、程序代碼
需求說明書:需求說明書的錯誤或不清楚引起的問題;
設計文檔:設計文檔描述不準確。和需求說明書不一致的問題;
系統集成接口:系統個模塊參數不匹配、開發組之間缺乏協調引起的缺陷;
數據流(庫):由于數據字典、數據庫中的錯誤引起的缺陷;
程序代碼:純粹在編碼中的問題所引起的缺陷。
i、缺陷根源:測試策略,過程、工具和方法,團隊\人,缺乏組織和通訊,硬件,軟件,工作環境
測試策略:錯誤的測試范圍,誤解測試目標,超越測試能力等;
過程、工具和方法:無效的需求收集過程,果實的風險管理過程,不使用的項目管理方法,沒有估算規程,無效的變更控制過程等;
團隊\人:項目團隊職責交叉,缺乏培訓。沒有經驗的項目團隊,缺乏士氣和動機不純等;
缺乏組織和通訊:缺乏用戶參與,職責不明確、管理失敗等;
硬件:硬件配置不對、缺乏、或處理器缺陷導致算術精度丟失,內存溢出等;
軟件:軟件設置不對、缺乏,或操作系統錯誤導致無法釋放資源,工具軟件的錯誤,編譯器的錯誤,千年蟲問題等;
工作環境:組織機構調整,預算改變,工作環境惡劣,如噪音過大。
4、學會利用管理缺陷的工具
例如TD、bugfree、bugzille等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