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項目風險管理
風險肯定帶有不確定性,但具有不確定性的事件不一定就是風險。因此,我們也可以如此定義項目的風險:項目的風險就是在項目管理活動或事件中消極的、項目管理人員不希望的后果發生的潛在可能性。
風險存在如下特點:
第一,風險存在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作為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并超越人們主觀意識的客觀存在,而且在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內,風險是無處不在、無時沒有的。這些說明為什么雖然人類一直希望認識和控制風險,但直到現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其發生的頻率,減少損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
第二,某一具體風險發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風險發生的必然性。
任一具體風險的發生都是諸多風險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種隨機現象。個別風險事故的發生是偶然的、雜亂無章的,但對大量風險事故資料的觀察和統計分析,發現其呈現出明顯的運動規律,這就使人們有可能用概率統計方法及其他現代風險分析方法去計算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同時也導致風險管理的迅猛發展。
第三,風險的可變性。
這是指在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各種風險在質和量上是可以變化的。隨著項目的進行,有些風險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風險會發生并得到處理,同時在項目的每一階段都可能產生新的風險。
第四,風險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
大型開發項目周期長、規模大、涉及范圍廣、風險因素數量多且種類繁雜致使其在全壽命周期內面臨的風險多種多樣。而且大量風險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錯綜復雜、各風險因素之間與外界交叉影響又使風險顯示出多層次性。
如何對風險進行識別呢?
1、分解原則:就是將項目管理過程中復雜的難于理解的事物分解成比較簡單的容易被認識的事物,將大系統分解成小系統,這也是人們在分析問題時常用的方法(如項目工作分解結構WBS);
2、故障樹(FALT TREES)法:就是利用圖解的形式將大的風險分解成各種小的風險,或對各種引起風險的原因進行分解,這是風險識別的有利工具。該法是利用樹狀圖將項目風險由粗到細,由大到小,分層排列的方法,這樣容易找出所有的風險因素,關系明確。與故障樹相似的還有概率樹、決策樹等;
3、專家調查法:由于在風險識別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找出各種潛在的危險并作出對其后果的定性估量,不要求作定量的估計,又由于有些危險很難在短時間內用統計的方法、實驗分析的方法或因果關系論證得到證實(如市場需求的變化對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同類軟件開發商對本組織的競爭影響等)。該方法主要包括兩種:集思廣議法和德爾菲法(Delphi)。
風險識別后,我們又如何進行分析呢?
風險分析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項目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任何事件所帶來的后果的分析,以確定該事件發生的概率以及與可能影響項目的潛在的相關后果。風險分析的出發點是揭示所觀察到的風險的原因、影響和程度并提出和考察備選方案。
針對風險出現的可能性,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控制風險,我們建議使用以下風險控制步驟:
1、與現在在職的項目成員協商,確定人員流動的原因(如,工作條件差,收入低,人市場競爭等);
2、在項目開始前,把緩解這些原因(避開風險)的工作列入已擬定的控制計劃中;
3、當項目啟動時,做好人員流動會出現的準備,采取一些辦法以確保人員一旦離開時項目仍能繼續(削弱風險);
4、建立項目組,以使所有項目成員能及時了解有關項目活動的信息;
5、制定文檔標準,并建立一種機制以保證文檔能及時產生;
6、對所有工作組織細致的評審,以使更多的人能夠按計劃進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7、對每一個關鍵性的技術人員,要培養后備人員;
8、在項目里程碑處進行事件跟蹤和主要風險因素跟蹤,以進行風險的再評估;
9、在項目開發過程中保持對風險因素相關信息的收集工作。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