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2006年發布的軟件工程國家標準暨簡介

    發表于:2008-01-23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標準暨簡介
    2006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已了9項軟件工程國家標準。這9項軟件工程國家標準的編號、名稱、主要內容、采用情況如下。 GB/T 8567-2006 計算機軟件文檔編制規范 本標準根據GB/T 8566-2001《信息技術 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的規定,主要對軟件的 開發 過
    2006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已了9項軟件工程國家標準。這9項軟件工程國家標準的編號、名稱、主要內容、采用情況如下。

      GB/T 8567-2006 計算機軟件文檔編制規范

      本標準根據GB/T 8566-2001《信息技術 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的規定,主要對軟件的開發過程和管理過程應編制的主要文檔及其編制的內容、格式規定了基本要求。本標準原則上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軟件產品的開發過程和管理過程。

      本標準規定規定了文檔過程,包括軟件標準的類型(含產品標準和過程標準)、源材料的準備、文檔計劃、文檔開發、評審、與其他公司的文檔開發子合同;文檔編制要求,包括軟件生存同期與各種文檔的編制要求,含可行性與計劃研究、需求分析、設計、實現、測試、運行與維護共六個階段的要求、在文檔編制中應考慮的各種因素;詳細給出了25種文檔編制的格式,這些文檔包括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軟件開發計劃、軟件測試計劃、軟件安裝計劃、軟件移交計劃、運行概念說明、系統/子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接口需求規格說明、系統/子系統設計(結構設計)說明、接口設計說明、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數據需求說明、軟件(結構)設計說明、數據庫(頂層)設計說明、軟件測試說明、軟件測試報告、軟件配置管理計劃、軟件質量保證計劃、開發進度月報、項目開發總結報告、軟件產品規格說明、軟件版本說明、軟件用戶手冊、計算機操作手冊、計算機編程手冊。這25種文件可分別適用于計算機軟件的管理人員、開發人員、維護人員和用戶。標準給出了25種文件的具體內容。使用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本標準進行適當剪裁。在附錄中詳細給出了面向對象軟件的文檔編制說明。

      本標準參考國際標準ISO/IEC 15910:1999 《信息技術 軟件用戶文檔過程》等標準制定的。

      該標準代替GB/T 8567-1988《計算機軟件產品開發文件編制指南》。

      GB/T 11457-2006 信息技術 軟件工程術語

      本標準定義了軟件工程領域中通用的術語。本標準適用于軟件開發、使用維護、科研、教學和出版等方面。
      本標準規定了軟件工程領域中的1859個中文術語,以及每個中文術語對應的英文詞,還對每個術語給出了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定義。標準的最后附有英文索引和中文索引。

      本標準是對GB/T 11457-1995《軟件工程術語》的修訂,并代替GB/T 11457-1995標準。在GB/T 11457-1995中規定了軟件工程經常用到的545個中文術語。

      本標準吸收了IEEE Std 610.12.1990 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erminology中的全部術語,并參考了軟件工程有關標準方面的部分術語。

      GB/T 16260.1-2006 軟件工程 產品質量 第1部分:質量模型

      該標準描述了關于軟件產品質量的兩部分模型,即a)內部質量和外部質量,b)使用質量。該標準定義的特性適用于每一類軟件,包括固件中的計算機程序和數據。這些特性為確定軟件的質量需求和權衡軟件產品的能力提供了一個框架。

      該標準可供軟件產品的開發者、需方、質量保證人員和獨立評價者,特別是對確定和評價軟件產品質量負責的人員使用。

      標準詳細規定了質量模型的框架,包括質量途徑及生存周期中的質量、產品質量和生存周期、需要評價的項、質量模型的使用;外部質量和內部質量的質量模型,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維護性和可移植性六個特性,各種特性又分若干子特性,標準詳細規定了各種子特性;使用質量的質量模型,包括有效性、生產率、安全性、滿意度,使用質量是面向用戶的六個軟件產品質量特的組合效用。標準以附錄的形式給出了各種度量、所引用的主術語和定義、被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9126的工作歷史。

      該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9126-1:2001。

      該標準代替國家標準GB/T 16260-1996《信息技術 軟件產品評價 質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GB/T 16260.2-2006 軟件工程 產品質量 第2部分:外部度量

      該標準定義了依據GB/T 16260.1定義的特性和子特性來定量測量軟件外部質量的外部度量,主要包括如何使用軟件質量度量的解釋、每個子特性的基本度量集、在軟件產品生存周期內如何使用這些度量的實例。

      該標準可用于各種應用軟件,主要針對軟件產品的需方、評價者、開發者、維護者、供方、用戶質量管理者使用。

      標準詳細規定了軟件質量度量的使用方法及其度量類型之間的關系;度量表的閱讀和使用,包括GB/T 16260.1中定義的各種特性和子特性度量的度量名稱、度量目的、應用方法、測量公式和數據元素的計算、測量值的解釋、度量標度類型、測量類型、測量輸入、在GB/T8566中的應用、目標用戶;各種度量表,包括功能性度量、可靠性度量、易用性度量、效率度量、維護性度量和可移植性度量。標準以附錄的形式給出了使用度量時考慮的各種因素,使用質量的度量、外部度量和內部度量的用法(框架實例),度量標度類型和測度類型的詳細解釋。

      該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9126-2:2003。

      GB/T 16260.3-2006 軟件工程 產品質量 第3部分:內部度量

      該標準定義了依據GB/T 16260.1定義的特性和子特性來定量測量軟件內部質量的內部度量,主要包括如何使用軟件質量度量的解釋、每個子特性的基本度量集、在軟件產品生存周期內如何使用這些度量的實例。

      該標準可用于各種應用軟件,主要針對軟件產品的需方、評價者、開發者、維護者、供方、用戶質量管理者使用。

      標準詳細規定了軟件質量度量的使用方法及其度量類型之間的關系;度量表的閱讀和使用,包括GB/T 16260.1中定義的各種特性和子特性度量的度量名稱、度量目的、應用方法、測量公式和數據元素的計算、測量值的解釋、度量標度類型、測量類型、測量輸入、在GB/T8566中的應用、目標用戶;各種度量表,包括功能性度量、可靠性度量、易用性度量、效率度量、維護性度量和可移植性度量。標準以附錄的形式給出了使用度量時考慮的各種因素,使用質量的度量、外部度量和內部度量的用法(框架實例),度量標度類型和測度類型的詳細解釋。

      該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9126-3:2003。

      GB/T 16260.4-2006 軟件工程 產品質量 第4部分:使用質量的度量

      該標準為GB/T 16260.1中所規定的質量特性定義了使用質量的度量,主要包括如何使用軟件質量度量的解釋、每個子特性的基本度量集、在軟件產品生存周期內如何使用這些度量的實例。

      該標準可用于各種應用軟件,主要針對軟件產品的需方、評價者、開發者、維護者、供方、用戶質量管理者使用。

      標準詳細規定了軟件質量度量的使用方法及其度量類型之間的關系;度量表的閱讀和使用,包括GB/T 16260.1中定義的各種特性和子特性度量的度量名稱、度量目的、應用方法、測量公式和數據元素的計算、測量值的解釋、度量標度類型、測量類型、測量輸入、在GB/T8566中的應用、目標用戶;各種度量表,包括有效性度量、生產率度量、安全性度量、滿意度度量四種特性(無子特性)。標準以附錄的形式給出了使用度量時考慮的各種因素,使用質量的度量、外部度量和內部度量的用法(框架實例),度量標度類型和測度類型的詳細解釋,使用質量的評價過程,使用質量測試報告的通用行業格式及其實例。

      該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9126-4:2004。

      GB/Z 20156-2006 軟件工程 軟件生成周期過程 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

      該標準論述的項目管理的各方面,它們或是“軟件特定的”, 或是已知的在GB/T 8566-2001任一基本過程中引發軟件項目問題的,包括將將GB/T 8566-2001的7.1中的管理活動在每個基本過程中實施SPM進行一般指導,軟件項目管理對每個基本過程的適用性,與軟件項目管理的范圍適當交叉的關鍵域,針對某些管理任務為軟件項目經理(PM)擴充了指南。該標準為負責管理GB/T 8566-2001軟件生存周期基本過程:獲取、供應、開發、運作和維護的執行的人員提供了指南。

      標準詳細論述了項目管理的有關指南,包括軟件項目管理導引和管理過程。其中,在軟件項目管理導引中提及,一個項目有一組人、資源,以及某些特定的公共特性事件,軟件項目是強調以軟件作為它的產品、服務或結果的項目,并提及了許多相關問題。在管理過程中主要論述了當GB/T 8566-2001用于軟件項目管理(SPM)時的管理過程,包括啟動和范圍確定、策劃、執行和控制、評審和評價、結束。標準以附錄的形式詳細給出了GB/T 8566-2001對管理過程的支持、軟件項目管理活動到管理過程活動的映射、項目管理過程到GB/T 8566-2001管理過程活動的映射、各種支持信息。

      該標準修改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TR16326:1999。

      GB/T 20157-2006 信息技術 軟件維護

      該標準比較詳細地描述GB/T 8566所述的維護過程的管理;定義了各種維護類型,并且提供了在維護過程的策劃、執行、控制、評審和評價以及結束等方面的應用指南。本標準的范圍涉及到對于具有相同維護資源的多種軟件產品的維護。

      該標準在編寫上主要針對軟件維護人員,附帶考慮了負責開發的和質量保證的人員。本標準也可由那些可能為維護計劃提供輸入的系統(其中包含軟件)需方和用戶使用。

      該標準適用于現貨產品開發者自我賦予的這些產品的維護任務。維護適用于計算機程序、編碼、數據和文檔。本標準適用于在軟件產品的開發期間創建的各種軟件產品,可能包括測試軟件、測試數據庫、軟件測試環境(STE)或軟件工程環境(SEE),等等。該標準適用于所有的維護工作,與生存周期模型(如增量型、瀑布型、演化型)或開發方法(如快速應用、原型、實物模型)無關。

      該標準首先說明了軟件維護如何應用,然后詳細給出了軟件維護的實施注意事項,包括維護類型、維護安排、維護工具、軟件測量、過程的文檔編制、早期介入開發、維護性、軟件移交、文檔編制;軟件維護策略,包括軟件維護策略中的維護概念、維護計劃、資源分析;維護過程,包括過程實施、問題和修改分析、修改實施、維護評審和(或)驗收、遷移、軟件退役。標準以附錄的形式給出了本標準與GB/T 8566《信息技術 軟件生存周期過程》各章之間的對照關系。

      該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14764:1999。

      GB/T 20158-2006 信息技術 軟件生成周期過程 配置管理

      該標準是基于GB/T 8566的配置管理(CM)過程,規定了計算機軟件配置管理的實施要求,以用于軟件產品的開發、維護和運行。該標準適用于:任何形式的軟件;軟件產品的整個生存周期和生存周期內的單個開發、維護和運行項目,從分包商或銷售商獲得的軟件;軟件產品的供方和需方。適用于供、需雙方的情況,并且雙方屬于同一組織時也同樣適用。

      該標準詳細規定了軟件配置管理的過程實施,包括啟動和規定范圍、策劃、控制執行、SCM過程的評審和評價、結束;軟件配置標識,包括標識軟件配置項、標識軟件配置基線、標識軟件庫、進展狀態;配置控制,包括提出變更申請、評價變更申請的影響、實施變更、通告處置情況、結束變更;軟件配置狀態統計,包括記錄標識、跟蹤變更、報告狀態統計記錄;軟件配置評價;軟件發行管理和交付,包括處理、存儲、復制、打包、交付;接口控制。標準以附錄的形式給出了本標準與GB/T 8566《信息技術 軟件生存周期過程》和GB/T 19017-1997《質量管理 技術狀態管理指南》各章之間的對照關系。

      該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15846:1998。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