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在銀行軟件開發中的應用
CMM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 軟件工程 研究所(SEI)制定的一種軟件評估標準,主要用于軟件 開發 過程和軟件開發能力的評估和改進。此標準自1991年提出以來,已在美國、印度、日本、歐洲等
CMM(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
軟件工程研究所(SEI)制定的一種軟件評估標準,主要用于軟件
開發過程和軟件開發能力的評估和改進。此標準自1991年提出以來,已在美國、印度、日本、歐洲等地成功應用,并成為軟件行業的工業標準。盡管CMM引起了軟件行業充分的重視,但如何將CMM應用到企業或
項目管理中 ,大多數企業仍然毫無頭緒。而對于
銀行的科技部門,屬于非軟件行業的軟件開發部門,是否可以通過應用CMM來優化項目開發過程,這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軟件能力描述了通過遵循軟件過程能夠實現預期結果的程度,就是軟件企業在一個項目時其項目過程曲線的“波動帶”,即項目圍繞項目計劃開發過程中的變化范圍。隨著成熟度級別的提高,在項目過程中關鍵點的目標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項目的可預見性將越來越高、項目過程中實際結果的變化范圍將越來越小。
CMM在一個更高的層次抽象的關注組織上和管理上的問題,它只告訴我們要做什么,但卻沒有告訴我們要怎么做。它描述了一個軟件企業的流程管理需要關注的屬性和希望達到的目標,但它卻沒有在操作層面具體的描述要怎么實現這些目標。因為不同的軟件企業,在規模和管理模式上不盡相同,CMM不是一濟能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也不是一種“立竿見影”式的管理技術,它只是一種不斷改進企業自身能力的方法,在具體的應用上,還要和企業的生產流程、管理模式、職能分布等因素結合起來,建立一套適合本企業生產發展的軟件過程,才能使企業的軟件項目在成本、進度、質量這個鐵三角里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CMM的官方文檔里面也有說到,當企業的員工少于50人時,需要對CMM的各個KPA做橫向、縱向和深度的剪裁。我們是金融機構的科技部門,只有在編員工四十人,所以,CMM龐大的體系并不完全適用于我們,必需根據我們自身的實際需要和管理特征,對CMM體系做相應的剪裁。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