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煉成鋼
1999 年年初,華為技術公司研究管理部副總裁陳青與華為總裁任正非簽下了一紙“軍令狀”——“到 2000 年,使我們的軟件研發能力有一個質的提高,基本達到 cmm 二三級間的水平?!?2000 年年底這個任務如期完成。但直到 2001 年 12 月,華為技術的印度研究所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 cmm4 國際認證的軟件研發機構時,陳青的軍令狀才算畫上一個權威性的句號。
cmm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 cmu sei )應美國聯邦政府的要求,于 1991 年開發出來的一種用于評價軟件承包商能力并幫助其改善質量的方法。目前,它是國際上最流行、最實用的軟件生產過程標準,以及軟件企業成熟度認證標準。 cmm 由低至高共分為 5 個級別:初始級、可重復級、定義級、管理級和優化級。
華為接觸 cmm 是在 1999 年初,為了更好地培植自己的生命線——軟件,華為對內部組織結構進行了矩陣式改革。陳青原先所在的中央研發部更名為研究管理部。陳青闡述了部門更名背后的實質:“以前,華為的開發部是按照產品分類的,一個產品有一個開發部?,F在,一個研發項目,從研究到市場整個過程都要考慮,就像對待一個投資項目那樣,以研究為主,有市場調研、財務,還要考慮生產。以前,部門之間比較獨立,現在,部門界限并不明顯,而是按照產品來組織 pdt (產品開發小組,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 )。 pdt 包含所有部門的成員,更強調團隊協作?!比缃?,在華為已不存在研發部門開發完產品后再將產品交到別的部門的現象,而實行全流程式的整合。
這種華為自發建立的軟件管理流程,雖然還不完善,但是在思路上已經開始接近 cmm 的精神了。陳青覺得:“以前我們的軟件研發最后能不能夠成功,需要依賴運氣,或者依賴團隊里是不是有一個天才式的開發人員。這樣的管理狀況經常使華為的生命線變得非常脆弱。要有效地控制華為在軟件研發中日益龐大的投入以及逐漸龐雜的資源積累,幾乎是非上 cmm 不可了?!?
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在任正非眼中, cmm 變成了把華為的生命線“去除雜質”、“由鐵變鋼”的煉鋼爐。
為什么是印度
1999 年 6 月,華為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羅爾成立了印度研究所。一些曾被派駐到印度所的華為員工認為,公司在印度設立研究所“有些得不償失”。他們在印度并沒有見到很多高水平的軟件工程師,尤其印度所設立之初,由于在當地缺乏名氣,華為聘用的印度工程師水平普遍低于國內派駐的員工。后來,華為通過提高待遇,的確招到了一些軟件“高手”(據說,華為印度所的待遇僅低于惠普公司)。目前,華為印度所是其最大的海外研究所,有 500 多名員工,其中 1/3 是由國內派過去的。
在考量印度所的優勢時,華為管理層發現,印度有世界上最好的 cmm 環境。陳青說:“這種環境中國現在逐漸開始成熟,但兩年前是沒有的?!碑敵鯙榱肆私?cmm ,陳青去了很多書店,想買一些相關的書,但他發現國內書店里有很多軟件編程語言方面的書,而軟件管理、軟件工程方面的書籍可謂鳳毛麟角;然而在印度的書店里情況正好相反,軟件管理方面的書籍比編程語言的書要多,那兒有各種各樣的 cmm 著作。此外,由于其國內市場非常有限,印度的軟件企業主要是面向歐美市場做軟件外包項目,因此,它們十分重視導入 cmm 。目前,全球一共有 74 個 cmm4 級研發機構、 66 個 5 級研發機構,其中一半以上都在印度?!坝《仍?cmm 方面很有自己的創意,他們已經把 cmm 做成國家的品牌了?!标惽嗾f。
印度擁有大量通過 cmm 認證的軟件企業,印度軟件從業人員對 cmm 的了解程度和接受速度都非常之快。正是由于這些“本地化”優勢,華為決定將印度所列為整個企業引入 cmm 的先鋒。 2001 年初,印度所的 coo 將年底通過 cmm4 認證寫進了自己的年度目標書中,送到了華為位于深圳的研發總部。
印度所的成功因素,一方面與印度當地的環境有關,而華為自 1988 年成立后經過十幾年、開發上千萬行代碼所積累的軟件管理、控制經驗也非常重要,這幾乎是印度所一開始就挑戰 cmm 4 的勇氣來源。對照 cmm 二三級中的一些基本軟件工程( kpa ),陳青發現,華為的經驗與 cmm 的要求有不少重合。
比如在 cmm2 里有一個重要的 kpa 是需求管理?!拔覀円郧翱赡懿⒉缓芮宄@到底是什么,但我們在 5 年前設立了一個總體技術辦公室。它負責對所有研發項目的立項進行控制——要不要做這個項目、做成什么樣?!笨傮w技術辦公室的另外一個職能與 cmm2 中要求的更改控制委員會頗為近似:項目在進行中,如果相關技術、用戶需求發生變化,總體技術辦公室還要控制項目的變化幅度,令變化不能最終影響到成敗,“否則的話,就喪失了根本?!?
復制印度的成功
華為 cmm 在印度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風順。陳青坦言,他就沒想到在推進 cmm3 中的同行評審的 kpa 時,華為的企業文化卻遭遇到異質的印度文化。一次,華為印度所的一個項目組在討論技術方案時,國內去的員工就方案爭執不下,場面激烈,大家都在拼命叫,想讓自己的意見被別人接受。就在難分難解之際,一位印度經理悄悄地把爭吵的一方拉到一邊,說:“你不要那么大聲,如果你很憤怒,就使勁握著拳頭,等平靜下來再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