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ession是微軟涉足圖形與界面設計工具的一套產品,建立在WPF之上。 Expression廣泛應用之后,程序界面 開發 將能夠與業務與數據邏輯開發明確分離。以后開發應用程序,必須由(至少)兩支團..
第四屆中國軟件技術大會將于2006年12月1日-2日在京舉行。本屆大會將以“聚焦行業應用,關注技術創新”為主題,探討和交流國內外軟件 開發 和應用的最佳實踐和技術創新。 中國軟件技術大會..
11月30日,Unisys宣布推出一套包括網絡服務的支付流程產品,即Unisys SOA Vision套件。該產品能幫助客戶構建、維護并充分發揮分布式環境中服務導向架構(簡稱SOA)的優勢。 利用網絡服務實施的..
隨著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技術的發展,ERP的個性化已經成為一種可能。 金蝶公司作為國內領先ERP廠商,一直在關注并積極推進SOA的產品應用,金蝶BOS就是這方面努力的成果,基于金蝶..
12月3日消息,惠普日前正式在印度班加洛爾市為其新設的 SOA 中心揭幕,這個SOA中心也是其5億全球投資策略的一部分,該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向惠普的企業客戶提供服務導向體系結構SOA服務。 據..
BEA系統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根據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的最新調查結果,公共部門對SOA這種共享服務方案的 需求 正在迅速提高,半數以上(54%)的公共部門調查對象表示,自己正在使用共享服務..
在孟巖老師11月21日的blog中說他驚艷于微軟公司新近推出的界面開發工具Expression,并且預言基于Web標準(通常即XHTML+CSS+JavaScript)的界面 開發技術 很快就會沒落。孟巖預測:“最遲不超過2008年,在..
在達拉斯舉辦的SIMposium會議發布了根據信息管理協會最新的調查,顯示在IT經理的應用與技術列表中,Web服務的關注程度已經超過了計算機 安全 ,名列第一。 作為樂觀情緒的一種反應,計算機..
惠普:建SOA能力提升中心 作為整個戰略中的一部分,惠普打算投資5億美元建造三個“SOA能力提升中心”(SOA Competency Center),幫客戶 測試 SOA平臺;IBM已經同意為客戶配置電子標簽(RFID)項目..
Web 2.0將會為顯著降低企業成本,并以其空前的靈活性改善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Sun公司推出的5個軟件 解決方案 包為企業導入Web 2.0提供了簡潔明快的策略。本文分析了傳統軟件的不足和..
同方應用信息系統本部總工程師周洪波博士應邀在中國計算機報主辦的“2006中國SOA高峰論壇”做了“面向SOA的業務基礎平臺”的演講。對于國內有志于開發具有自主創新產權的軟件平臺的廠商..
Skype共同創始人Niklas Zennstrom表示,下一版的 網絡 電話產品可讓博客作者和其他使用者設立網絡語音聊天室。 Zennstrom在日前召開的Web 2.0 Summit晚餐會中表示,下一版的Skype能讓使用者在博客或網..
有時候包裝的力量不容忽視,拿麥當勞的各種套餐舉個例子吧,你買到手的可能就是一個肉餅,一袋薯條和一杯飲料。但是加上可愛的包裝,再加一個不值錢的塑料玩具,就變得截然不同了。其..
根據IDC在2006年2月對廣泛抽樣的美國公司的447位業內人士進行的終端用戶調查,采用基于虛擬技術和SOA的IT架構的三大理由是:能最佳利用IT資源,提高企業內業務流程的效率,并支持動態業務環..
Google副總裁Marissa Mayer在本周四得Web 2.0 高峰會議談到,之所以YouTube成功而Google Video卻沒有,其原因就是,用戶可以即時看到他們所發布的視頻,也就是所謂的速度為王。 “YouTube可以使人們立刻..
據國外媒體報道,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日前前往歐洲參加“微軟創新日”活動,其間接受了英國《觀察家報》的采訪。微軟表示,互聯網業界熱炒的WEB2.0有點“趕時髦”的味道。 在接受采..
2006年11月14日,IBM公司董事長、總裁兼CEO彭明盛訪問中國,與中國教育部簽署協議將服務科學課程引進中國高等院校,協議簽署將使中國能夠快速培養大批服務科學人才。彭明盛本次訪華主要是..
SAS近日宣布順利加入IBM“面向服務的架構(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ure)”專屬體系,SAS成功地滿足了IBM對于SOA技術和業務的嚴格要求。這一成績使SAS企業智能平臺(Enterprise Intelligence Platform)和IBM..
北京時間11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第三屆國際Web 2.0大會今天在美國舊金山召開。雖然Web 2.0以社區和共享聞名,但參加Web 2.0大會的卻僅限于全球幾百名數字精英。 參加第三屆Web 2.0大會的..
反觀國內企業,近年來隨著業務規模、范圍的擴大,其IT架構和系統也日趨復雜。多年來,許多企業用各自的方法試圖解析現有系統,卻因此陷入了“應急湊合”式的惡性循環——需要存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