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陸金所之后,誰會是下一個?

    發表于:2017-07-24來源:sina作者:薛洪言點擊數: 標簽:
    上周,陸金所風波成為網貸甚至互金行業最火的事件之一,起因于微信上的一則留言,借由監管強化的輿論環境而迅速發酵,以至于這個背靠中國平安的網貸龍頭遭遇了“債轉”式的提

    上周,陸金所風波成為網貸甚至互金行業最火的事件之一,起因于微信上的一則留言,借由監管強化的輿論環境而迅速發酵,以至于這個背靠中國平安的網貸龍頭遭遇了“債轉”式的提現風波。就事件本身而言,基本已經過去,筆者也寫過一篇評論文章《關于陸金所理財傳言,大家究竟在慌什么?》進行點評,認為這“不過是個‘子虛烏有’的憂慮而已”,這里便不再贅言。

      不過,陸金所風波其實折射出一個潛藏在行業繁榮表面之下的深層次問題,即大眾對網貸行業的標簽化負面認知,如“不合規”“高風險”“跑路”等,仍未根本上消除。這就導致了,即便是背靠大型金融集團的行業龍頭,也會因為一個莫須有的流言而發酵出如此大的恐慌情緒。

      顯然,大家高估了投資者對行業的認可和信任度,也表明現階段的投資者教育和溝通仍遠遠不夠,且并未引起足夠重視。而這個問題不解決,可能會成為行業長期發展的根本障礙,且必將變換形式再次誘發類似事件。下一個“陸金所”事件,也許就在不遠處。

      所以,就著這個事件,仍然有些話要說。

      行業污名化標簽難破,誰之過

      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發出后,一位相熟的記者在公號下面留言:

      “不知道那些投資人在擔心什么,如果陸金所都不合規,那國內互金沒法發展了。一刀切只會退回幾十年前。報道這個行業三年,我看得到他們的努力,也希望投資人看得到。”

      恰恰相反,很多人對這個行業依舊抱有戒心。

      我認識一位朋友,是個典型的激進型投資者,在股市浸淫多年,是個老股民,在前兩年也曾將大筆資金投資于數個P2P平臺。在當時來看,他挑選的幾個都是典型的地方性小平臺,風格激進、收益率極高,我曾經提示風險,未果。

      未曾想,進入2017年,整個行業的風險大幅下降,他卻清空了所有的P2P投資。問其原因,竟然是擔心風險,覺得前期跑路的太多,對自己之前的投資行為也很后怕,慶幸自己的投資如數收回,便不敢再投了。我勸他現在其實可以投一些,依舊未果。

      我想,相對于那位報道行業三年之久的記者朋友,后面這位股民朋友更能代表大眾對網貸行業的認知。

    原文轉自:http://tech.sina.com.cn/csj/2017-07-24/doc-ifyihrmf3255863.shtml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