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音樂市場拓展組高級市場總監吳偉林透露,各音樂平臺和15家大的唱片公司共同討論的模式暫定為包月收費,但會有等級劃分,按照用戶的需求來定制不同收費,等級不同權限不同。舉例說,如果一個月用戶付7塊錢可以授權下載7歌曲,音樂品質達到128kbps;一個月達到20元時,用戶可隨意下載音樂,音樂品質能達到CD水平。
當然,這并非意味著坦途,酷我曾一直嘗試收費,但用戶付費率甚至低于千分之幾。巨鯨也曾嘗試走iTunes路線:向唱片公司購買版權,用戶付費下載,但用戶并不愿意埋單。即便歌曲價格低也很少有用戶主動買單,大部分用戶都來自各種促銷的點卡贈送,平均一天收入只有1000元錢。最終巨鯨在數字音樂正版道路上折戟沉沙。數字音樂的版權保護也因此更迫在眉睫。“憑什么就我們這些大的音樂平臺每年給唱片公司那么多錢,中小音樂平臺坐享其成?”某大型音樂網站負責人李華(化名)說,如果哪一家音樂平臺不同意這種模式,唱片公司會施壓,并可能不再授權音樂版權給到此平臺。
“我們完全有信心推動正版音樂收費化進程,這6到7家大的音樂平臺一共占據整個國內數字音樂網站市場85%以上份額,大家一致行動,就會形成很大影響力。” 李華透露,國際唱片公司會進一步施壓,文化部也會出臺更多政策,各大正版音樂網站平臺將和唱片公司一起加大力度保護數字音樂版權,盜版音樂網站可能遭遇關停風險。
這并非意味著中小音樂網站沒有活路,中小音樂網站在實力不足情況下,唱片公司會部分授權,但其他部分將嚴格禁止,這意味著各音樂平臺對曲庫、MV、渠道的爭奪將更加白熱化。多米音樂總裁石建平表示,政府機構已加強對網絡音樂的監管與指導,唱片公司也提高了對授權人門檻、細分授權范圍,多米音樂明年將引入更多正版音樂內容。
百度也在積極布局,百度首頁原有奔向MP3搜索的流量很快將全部轉移到百度音樂。百度音樂打出口號: “MP3只是一種格式,我們需要的是音樂”。此外,百度音樂已與環球、華納、索尼、滾石、百代、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等多家音樂內容版權方簽署版權合作協議。
百度未來提供給用戶的音樂服務,將基于自建正版曲庫,抓取自互聯網音樂資源只起補充作用。用戶從百度音樂首頁上點擊或搜索一首歌曲最后會被帶至新的百度音樂盒播放頁面。同時,百度音樂更強調的是在線試聽而非下載。這一切均在未來的商業模式做準備。
中國音像協會秘書長王炬對騰訊科技表示,音樂付費是大趨勢,從今年看音樂受眾情緒發生明顯變化,一些聽眾苦于音樂無精品,開始愿意花錢聽歌,這將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前提條件是所有音樂播放器和音樂網站需要達成共識,并且在同一時間段推用戶付費下載收費;唱片業也要達成共識,即好的音樂只提供給付費下載的網站和播放器。
巨鯨CEO陳戈進一步指出,音樂不同于電影,很多人一輩子會對很多經典音樂聽很多遍,比如聽《教父》電影里的音樂,聽楊坤的《無所謂》。在數字音樂多年發展后,一部分人對音樂的品質要求很高,尤其以音響為玩具的這一批人會成數字音樂的購買者,他的奔馳車上,他家音響,他的電視所有播的都是無損音樂文件。“不太可能同一首歌曲前一個小時聽很高質音樂,后一個小時聽MP3。尤其很多歌曲創作僅僅是歌手為謀生創作,質量并不高。”
或遭遇訴訟的對象——YY音樂與唱吧
數字音樂已在移動互聯網展示出巨大前景。“K歌達人”、“唱吧”等熱門K歌應用趁移動互聯平臺大放異彩,不少周圍人都已在談論唱吧;隨便打開某個微博,不少草根們已不斷上傳自己通過唱吧錄制的歌曲。眾多明星也紛至沓來,成為唱吧擁躉。
不過,版權問題始終是懸在“唱吧”等應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盡管唱吧一直強調:“上傳作品均由用戶自愿提供,因此該作品的版權及內容真實性、合法性均由用戶自行負責。”這改變不了其侵犯音樂人版權的原罪。最新的《著作權法》草案第二稿已刪去新歌發布三個月后就可被翻唱的規定,這更使得“唱吧”在法律上處于尷尬灰色地帶。
滾石移動高級副總裁張新華對騰訊科技表示,百度MP3正版化后音樂版權保護方面好了很多,但一些中小企業侵權則讓唱片公司很無奈。“他們沒有商業模式,也沒有盈利點,我們打官司也賠不了我們多少錢,也很難打。這些企業拿時間換空間,明明都知道盜版不對,但我等著你告,等我做大了,我再給你錢,畢竟在創業階段公司還小。”
目前各種網絡歌曲、中小藝人的原創歌曲、影視劇歌曲、歐美海外歌曲越來越多,同時用戶層次提高,需求呈現多樣化,普通用戶對于K歌的曲目需求經不再是若干年前數量有限的那數百首,而是數千上萬首,同時用戶對曲庫的更新需求也對云端曲庫提出更為苛刻需求。由于曲庫匱乏及缺乏大量用戶作為其后程發力基礎,唱吧缺乏后半程發力條件。
移動互聯網的火熱讓傳統音樂播放平臺也在加速布局,酷狗在發布的酷狗安卓5.0版移動互聯端也具備K歌功能,真正實現隨時隨地K歌,這本身也是對“唱吧”的潛在危險。張新華說,唱吧是一個創意模式,更容易復制,只要在騰訊上加一個功能也會分離一大批用戶。
這一切讓“唱吧”創始人陳華(微博) 根本不太可能在現階段考慮更多版權問題。陳華指出“解決版權成本非常高,我們還無法提供無限量多的歌曲,我們不可能放棄發展而僅僅去購買版權。”
相對來說,YY音樂更容易成為音樂版權方攻擊的對象。在音樂市場面臨盜版夾擊屢屢“潰敗”背景下,YY音樂成長速度堪稱“火箭式”,由于采用VIP會員收費等模式,今年二季度就攀升至5896萬元,其付費用戶35.5萬人;平均每個付費用戶收入254元。
與唱吧一樣,YY音樂面臨巨大侵權風險。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YY音樂讓網民在其平臺上開演唱會、唱卡拉OK的作品不是原創作品,而是借助現有音樂版權人作品獲得商業利潤,有一半收益需要付給音樂版權人。事實上,很多音樂版權人對自己的作品被大量商業化使用卻毫不知情,也沒有得到任何收益。
搶食的蛋糕——謀劃移動互聯網付費未來